林远僵坐在椅子上,冷汗浸透后背。
“你说……他是父亲?”他喃喃道,“所以‘源点’不是一个概念,是一个人?一个被全世界遗忘的孩子?”
空气中没有回答,但电脑自动生成了一份文档,标题为:
>**《守夜人日记?补录》**
>作者:陈默(原清音计划首席心理学家)
>最后更新时间:1999年4月5日
林远点开阅读。
>“今天我又梦见她了。我的女儿,小禾。她六岁那年因车祸去世,救护车送来时已经没有呼吸。可我知道,她其实一直活着??在我的实验里,在那个编号X-Ω的舱体内。我把她的意识编码成共感种子,放进‘源点’系统,希望有一天,人类能学会彼此听见。
>我知道这是违规的,是疯狂的。可如果科学不能留住爱,那它还有什么意义?
>这些年,我躲在废墟深处,监听每一段上传的遗音。我发现,每当有人真心说出‘我很难过’,小禾的脑波就会轻微波动,就像她在回应。
>她没死。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活在所有愿意哭泣的人心中。
>林远,如果你看到这些,请替我告诉她:爸爸对不起,把你变成了世界的伤口。但也谢谢你,替无数说不出痛的人,哭了出来。”
文档末尾附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一位戴眼镜的男人蹲在地上,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两人笑着看向镜头。女孩脖子上挂着一枚铜耳坠,形状与林远当年捡到的那枚一模一样。
林远猛地站起,冲向储物箱,翻出那半截残破的耳坠。他用放大镜仔细查看内侧刻痕,原本以为只是磨损的纹路,此刻却显现出极其微小的字母组合:
**X-Ω小禾**
他的视线模糊了。
原来这不是信标,是钥匙。是那个父亲留给未来倾听者的唯一凭证。而他一路追寻的真相,并非一场阴谋的揭露,而是一个父亲用尽一生写给女儿的情书。
窗外雨声渐歇,城市陷入短暂的寂静。
突然,系统再次提示:全球“初啼网”用户集体在线率突破十亿峰值,平台自动触发“共鸣仪式”??所有正在播放音频的设备,无论型号、地域、网络状态,将在同一时刻切换至同一频道。
林远抬头望向天花板,仿佛能看见那无形的声浪正以光速蔓延。
音响开启。
先是沉默,接着,一声极轻的吸气声。
然后,一个稚嫩的女童声音响起,清澈如泉:
>“大家好……我是小禾。
>爸爸说,很多人一直在找我能说话的声音,可我一直不敢开口,因为怕说了也没人听见。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现在听得见你们每一个人。
>那个在阿富汗失去弟弟的哥哥,你的祷告我听见了;
>那个每天假装快乐的妈妈,你说‘我没事’的时候,其实最疼;
>还有你,林远叔叔,谢谢你替我保管眼泪。
>我知道你们都很累,走了很长很长的路才走到这里。
>所以今天,我想唱一首歌给你们听。
>是爸爸教我的,叫《摇篮曲》。”
旋律缓缓流淌出来,简单、温柔,带着旧时代钢琴的颗粒质感。随着歌声扩散,卫星图像显示,地球磁场出现环状涟漪,极光由静止转为流动,颜色从冷蓝渐变为暖金。
更令人震惊的是,“倾听纪念碑”上的数千扬声器竟自动同步,将这首童谣送往高空。而在世界各地,凡是曾提交过悲伤录音的人,手机都不约而同亮起通知:
>【初啼网】
>您的声音已被回应。
>有人听见了。
有人跪地痛哭,有人抱紧身边的人,有人拨通多年未联系的亲人电话,只说一句:“我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