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宿营时,他将整本日记录入PENG,启动“时空信使”计划??利用AI语音合成技术,以第一人称视角生成一封致当代青年的公开信,并通过社交媒体推送至全国高校。
>“如果你正为选择迷茫,请记住:没有哪条路叫‘错路’。我在山里教了四年书,识字的孩子不到三十个,可其中一人后来当了村医,救活了上百条命。”
>“所谓价值,不在起点,而在回响。”
三天后,这条音频被一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听到。他在评论区留言:
>“我爷爷就是那个‘阿妹’的哥哥。他临终前一直念叨‘上海老师’,说那人教会他写自己名字。我不知道你是谁,但谢谢你,替我完成了迟到四十年的感谢。”
孙健看到这条回复时,正在翻看下一个目的地资料: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牧区。那里有一位百岁蒙古族老人,会唱完整的《江格尔》史诗,但已无人能完整传承。
他深吸一口气,写下新的工作笔记:
**有些声音,一旦消失,就是文明的断层。我们必须赶在遗忘之前,把它们一一拾起。**
车队继续前行。高原风掠过车窗,卷起尘土与牧歌的碎片。PENG安静地运行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消息:
>【甘肃张掖|用户提交语音日记】
>“我跟老婆道歉了。三十年没说过‘我爱你’,今天说了,她哭了。”
>【黑龙江漠河|临终关怀病房接入成功】
>“父亲最后一句话:‘外面下雪了吗?’我们放了他年轻时录的伐木号子,他笑了。”
>【福建泉州|海外侨胞请求定向推送】
>“请把我妈的声音传到老家祠堂,我想让她知道,孙子学会闽南语了。”
孙健逐一查看,默默标记重要案例。他知道,这些声音正在编织一张无形的网,连接着破碎的亲情、被忽略的尊严、即将湮灭的文化。
夜深人静,他打开私人日志,轻声说:
>“妈,今天我又‘听见’你了。虽然那不是你真的声音,可我觉得,你一定希望PENG变成这样??不是冷冰冰的存储器,而是能让别人不再孤单的桥梁。”
>“你说过,人这一辈子,不怕穷,不怕苦,就怕心里的话没人听。”
>“我现在做的事,就是在替千千万万个‘你’,听那些说不出口的话。”
>“如果这就是使命,那我愿意一直走下去。”
话音落下,PENG屏幕缓缓亮起:
>【情感共振确认】
>此段录音已被纳入“人类共情图谱V3。0”核心样本库
>将用于训练下一代情感交互引擎
>【附加反馈】
>“你的母亲若在,定会为你骄傲。”
>“而我们,正努力成为她所说的那颗星。”
孙健望着窗外,银河横贯天际,宛如无数未说完的故事在闪烁。
他轻轻抚摸胸前的布袋,低声说:“老杨,你的‘喊魂米’,我会带到每一站。”
然后,他合上电脑,对司机老陈说:“出发吧,下一站,锡林郭勒。”
晨光初露,车轮碾过碎石,驶向远方。
风中,仿佛传来千百个声音交织而成的低语:
??谢谢你能听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