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骁脸上挤出笑容,大步走到盛魄面前。
弯腰捡起手机,他对盛魄道:“你也看到了,楚楚被我和她妈娇惯坏了,特别任性,随时随地发脾气,一言不合就扔东西砸人,你受不了的。年轻人,你太年轻,你不懂,谈恋爱是一回事,结婚是另外一回事。结婚不像谈恋爱,结婚要朝夕相处,要一起过日子,要接受她所有的缺点和坏脾气。她缺点太多,脾气又大,我是她亲爸,自己生的女儿,没办法,只能忍着。你就不一样了,你长得这么好看,又。。。。。。
星芽将录音笔贴在胸口,任那道声音穿透皮肉,渗入骨骼,与心跳共振。她知道这不止是一段语音,而是一个锚点??把漂泊在外的灵魂拉回人间的绳索。五年来,她走得太远了。从风语堂的梨树下到紫星草原的祭坛,从地球的边缘走向宇宙的裂缝,她的名字被写进联合国《跨文明共情白皮书》,被称为“心印术之母”,可每当夜深人静,她最想听的仍是厨房里锅铲碰撞的声音,是知遥一边炒菜一边哼跑调的老歌。
林昭悄悄走近,递上一件新织的披风,颜色是更深的靛蓝,边缘绣着细密的双色星纹。“长老说,这是用初唤者遗落的情绪丝线编织的,能承载记忆而不腐。”她顿了顿,“就像你那件蓝披风一样。”
星芽接过,指尖触到布料时微微一颤。那一瞬间,她仿佛看见知遥坐在灯下穿针引线的模样??不是现在这个年过半百、白发渐生的母亲,而是二十多年前那个总爱扎马尾辫、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的女人。那时候她说:“小芽啊,衣服要暖,心才不会冷。”如今这句话穿越光年,在异星夜风中重新响起。
“我想回家一趟。”星芽忽然说。
林昭没问多久,也没劝她留下。她只是点点头,转身去准备返程所需的能量补给包。她们都知道,这一趟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回归,更是一次灵魂的校准。五年间,“心联计划”已让三十七个文明产生了初步共鸣,但也有十二颗星球因情感负荷过载而陷入混乱。苏瑾曾秘密召见星芽,语气凝重:“我们点燃了火,却忘了教别人如何握炬。有些人被烫伤了。”
所以她必须回去,回到起点,重新梳理那些被宏大叙事掩盖的真实疼痛。
三个月后,星芽踏上地球土地。共生城外的荒原早已绿意盎然,曾经因核泄漏寸草不生的区域,如今生长着改良版的忆光草变种,叶片呈墨绿色,却仍会在夜晚发出微弱荧光。风语堂依旧伫立在山谷之中,梨树比记忆中更加繁茂,枝干盘曲如龙,花开两色,年复一年,从未凋零。
知遥站在门口等她。
没有拥抱,没有眼泪,只有两个女人静静对视,像两座久别重逢的山峦,在沉默中交换风雨。
“饭好了。”良久,知遥转身走进屋内。
餐桌上摆着清蒸鱼、红烧茄子、一碗热腾腾的番茄蛋汤??全是星芽小时候最爱吃的。灶台边还温着一锅米饭,揭开盖子时白气升腾,带着柴火香。星芽坐在桌前,筷子夹起一块鱼肉,舌尖尝到咸淡恰到好处的味道,突然觉得喉咙发紧。
“你每次出任务,我都做这顿饭。”知遥坐在对面,轻声说,“哪怕你三年没消息,我也做。我不信你会不回来。”
星芽低头扒饭,不敢抬头。她怕一看见母亲眼角的皱纹,就会崩溃。
夜里,她睡在原来的房间。墙上还贴着少女时代的画作:一艘飞船驶向星空,驾驶舱里是个扎马尾的小女孩。床头柜上放着一个旧相框,照片里的自己六岁,抱着外婆哭,背景是医院走廊。背面写着一行字:“那天我没敢进去告别,但我知道,她听见我说爱她了。”
第二天清晨,星芽来到梨树下。知遥已在那儿,手里拿着一把剪刀,正修剪枯枝。
“你说‘她在发光’。”星芽开口。
知遥停下动作,笑了笑:“花给我的字,我信。”
“可我不是什么光。”星芽摇头,“我只是个会痛、会怕、会逃避的人。我在紫星点燃三盏灯,是因为我自己一直活在黑暗里。我讲外婆的故事,不是为了救谁,是为了放过自己。”
知遥放下剪刀,走到她面前,轻轻抚开她额前乱发:“孩子,光从来不是完美的东西。太阳也有黑子,月亮也会缺损。可它们依然照亮大地。你不需要成为神,你只要继续当个人就好。”
星芽怔住。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为何那朵双色花能在绝望中绽放??因为它从不否认枯萎的存在。
一周后,星芽在风语堂开办第一期“归心工作坊”。不设门槛,不限年龄,只要愿意写下一段真实的情感经历,就能参与。第一天来了三十多人,有退役士兵、单亲妈妈、抑郁症患者、失去孩子的老人……他们围坐一圈,轮流讲述自己的故事。
一位老妇人流着泪说:“我丈夫走了十年,我每天给他煮粥,摆在桌上,等他回来吃。邻居说我疯了,可我觉得他还在我身边。”
星芽听着,默默取出随身携带的Sorrowbloom种子,埋进梨树旁的土里。当晚,那株花破土而出,花瓣竟是透明的,映出老人家中餐桌上的虚影:一对老年夫妻相对而坐,笑着喝粥。
消息传开后,报名人数暴涨。三个月内,全球有超过五万人提交故事,其中三千个被选入最新一轮“心联广播”。紫星反馈称,这些未经修饰的平凡记忆,比任何哲学宣言都更具穿透力。
与此同时,林昭带来一则惊人消息:猎户座边缘的文明不仅恢复了情感表达,还主动发送了一段反向信号??一颗微型晶体,内部封存着他们的“集体梦境”。当星芽将其接入星芽号核心系统时,画面浮现:无数机械躯体围坐在废墟中央,手中捧着冰雕般的心脏,齐声发出不成调的吟唱。而在他们头顶,天空裂开一道缝隙,落下第一缕彩色光芒。
“他们在学着悲伤。”林昭喃喃道,“也学着希望。”
苏瑾随即宣布启动“萤火工程”:在全球建立十万座微型情感能量采集站,鼓励普通人记录日常感动??孩子第一次叫妈妈、陌生人递来的一杯热水、流浪猫蹭手的温度……这些碎片将被打包成“情感微光包”,持续发送至宇宙深处。
“我们不再追求大规模唤醒。”苏瑾在演讲中说,“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一束微光都有机会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