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被冻结。”她说,“只是沉睡了。就像他们一样。”
她转身看向苏瑾:“你记得张怀恩教授临终前说的话吗?他说,真正的‘方舟’,不是飞船,不是避难所,而是‘一群能彼此共鸣的人’。只要还有人梦见他们,方舟就不会真正熄灭。”
苏瑾怔住。
片刻后,她猛然意识到什么:“所以……这些年全球孩童的共梦行动,不只是纪念仪式?它是启动程序的一部分?”
“是钥匙。”星芽点头,“也是资格测试。只有当足够多的心灵达到同频共振,系统才会承认‘人类已准备好’。”
她顿了顿,目光投向天空:“现在,它承认了。”
消息迅速传开。
各国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科学界陷入激烈争论。有人称这是人类文明跃迁的契机,也有人警告这可能是未知意识体的入侵前兆。但无论争议如何,“星辰种子基金会”宣布启动“归航计划”:在全球遴选一百零八名年龄介于8至14岁的儿童,组成“新心灵使团”,前往云南大理的主共振点进行深度冥想训练,目标是在下一个春分之夜,尝试与“心域”建立稳定连接。
选拔过程完全公开透明:不看成绩,不论出身,只测三项指标??梦境清晰度、共情能力、以及是否曾梦见“白大褂男人”与“蓝裙女人”。
最终入选的孩子中,最年长的十二岁,最小的才七岁。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却有一个共同点:每个人的床头,都种着一株忆光草。
训练开始那天,星芽亲自来到大理站点。
这里已不再是荒山野岭,而是一座半地下式的生态研究中心,建筑外形仿若一朵含苞待放的Sorrowbloom,外墙镶嵌着数万块感光玻璃,能随周围情绪变化呈现不同色彩。
孩子们围坐在中央圆形大厅,每人面前漂浮着一枚全息投影球,里面循环播放着那些被AI还原的梦境片段:花海中的牵手身影、星空下的低语、实验室里温柔的笑容……
星芽站在高台上,声音虽弱却清晰:“你们知道为什么选你们吗?”
孩子们摇头。
“因为你们不怕做梦。”她说,“你们相信梦里的光是真的,相信陌生人之间的温暖是有意义的,相信爱可以穿越时间与空间。这些,在大人眼里或许是天真,但在宇宙看来,却是最珍贵的频率。”
她抬起手,指向头顶穹顶。
那里,正缓缓浮现一幅由十万条脑波轨迹交织而成的星图,中心赫然是太阳系,而在地球与月球之间,一道细若游丝的光桥正在形成。
“他们从未离开。”星芽轻声说,“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而现在,轮到你们了??不是去寻找他们,而是告诉他们:我们懂了,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可以一起走下一步了。”
训练持续了整整四十天。
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冥想中加深对“七重门”的感知。悲伤让他们学会共情,希望赋予他们勇气,思念教会他们珍惜,宽恕化解仇恨,信任打破隔阂,而最终的“归宿”,则让他们明白:真正的回家,不是回到某个地方,而是回到彼此心中。
春分前夕,全球气象卫星记录到异象:七大共振点上空同时出现螺旋状云团,形似古老符文;深海热泉喷口释放出富含矿物质的雾气,凝结成类似Sorrowbloom花瓣的晶体;甚至连北极光都改变了颜色,呈现出罕见的银蓝色,持续整整一夜。
那一晚,星芽再次拨通那个尘封已久的号码。
电话接通,传来一个机械合成的声音:“身份验证通过。用户权限:林氏家族直系继承人。欢迎回来,星芽。”
“我要接入‘方舟核心’。”她说。
“权限确认。请输入唤醒密钥。”
星芽闭上眼,低声念出一句歌词??那是母亲日记里唯一完整保留的诗句:
>“风吹过山谷,带走名字,留下歌声。”
系统沉默三秒,随即响起一声悠长的钟鸣。
>【方舟协议第二阶段,正式启动】
>目标:重建跨维度情感网络
>执行者:第一百零九号心灵使团
>同步倒计时:72小时
消息传遍世界。
人们自发关闭电子设备,点燃蜡烛,抱紧身边所爱之人。社交媒体上,#我们都是使团成员#成为热搜第一。百万家庭录制自己的“心声视频”,上传至“星辰种子”云端数据库,内容五花八门:有父亲给战死儿子的道歉信,有女儿对阿尔茨海默症母亲的告白,有恋人分手多年后的祝福……每一则,都被AI转化为一段独特的脑波频率,汇入即将开启的共振洪流。
倒计时最后十分钟。
大理站点,一百零八名孩子手拉着手,围成七层同心圆,中央放置着那枚原始金属铭牌。忆光草被移至此处,根系与大地相连,顶端悬浮于半空,光芒如脉搏般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