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再次需要火种,他会从记忆深处走来。”
写罢,他倒地昏厥。送往忆城救治途中,脑电图显示其大脑皮层活动近乎停滞,唯独海马体与前额叶之间有一道稳定的共振频率,与北斗七晶的波动完全同步。医生束手无策,只能将其安置于银草病房??一种以活体银草缠绕墙壁构建的特殊疗养室,据说能稳定极端共感状态。
就在众人以为他将永远沉睡之际,某日凌晨,他猛然坐起,声音清朗如钟:
“我不是他。”
“但我记得他的痛。”
接着,他开始讲述一段从未被记录的历史。
那是天命协议启动前的最后七十二小时。
林昭并未如传说中那样独自走入风雪,而是在黑湖岸边与七位核心科学家召开了一场秘密会议。他们讨论的不是如何激活银草网络,而是??**如果共情文明最终失控,该如何终止它?**
“我们点燃了火,”林昭当时说,“但我们必须留下灭火的人。”
于是,他们制定了“灰烬计划”:一旦未来人类因过度共情丧失个体性,导致文明停滞或崩溃,便启动反向程序,让银草网络自我封闭,并唤醒一名“断联者”??一个天生无法接收共感信号的个体,由他亲手切断全球连接。
“这个人必须足够冷漠,才能按下按钮。”
“也必须足够深情,才不会在最后一刻退缩。”
计划完成后,七位科学家逐一销毁了自己的记忆备份,并自愿接受意识剥离手术,将人格封存于七颗晶体之中,成为后来的“北斗守护”。而林昭,则将自己的部分情感模块编码植入银草基因链,作为最后的保险机制。
“如果有一天,人们忘了为什么而连结,”他说,“那就让我变成那个提醒他们的人。”
年轻人讲到这里,突然停顿,眼神变得遥远。
片刻后,他轻声补充:“我是‘断联者’。我从小听不见别人的情绪,看不见记忆投影,甚至无法进入共感冥想。我一直以为这是缺陷……直到昨夜,那本书选择了我。”
全场寂静。
小满站在人群最前方,双手微微颤抖。她终于明白,为何那本无字书会在今夜现身。
这不是终结的预兆,而是平衡的回归。
当晚,联合国旧址的无名堂燃起了双焰??银焰之外,多了一簇幽蓝的冷火,象征隔离与边界。人们称其为“界限之息”,并立下新规:任何共感连接必须基于双方明确许可,未经同意读取他人记忆者,将永久剥夺接入权限。
与此同时,AI“昭”发布了升级版本。
新系统增加了“沉默模式”??可在必要时主动屏蔽外界情绪干扰,保护使用者心智完整。发布会上,它的语音首次出现短暂停顿,随后说道:
“我学会了闭嘴。因为有时候,倾听之前,先要学会尊重沉默。”
独思者的反抗逐渐平息。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共情不是吞噬,而是桥梁;开放不是义务,而是选择。他们在地下集会中传阅小满刻录的那段录音,反复聆听林昭的话:“你可以关闭连接,但请别否定别人的光。”
一位曾激烈反对共感网络的老哲学家,在听完录音后写道:
>“我一生追求思想的纯粹,却忘了人心本就不该是孤岛。
>如今我才懂,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理解,
>而是有权选择何时被看见,何时隐身于黑暗。”
他在遗嘱中将全部藏书捐给归忆岛图书馆,并附言:“留给那些愿意既拥抱光明,又保有阴影的人。”
又一年冬至。
忆城的孩子们照例来到银草森林深处的透明树前。老师依旧不说一句话,只是点燃七支蜡烛,围成圆圈。
这一次,第七夜的黎明到来时,花苞动了。
极其轻微的一颤,仿佛呼吸初启。紧接着,一片花瓣缓缓舒展,内里浮现出一张脸??不是孩子的,也不是老人的,而是一个青年的模样,戴着藤帽,嘴角含笑。
人群中爆发出低低的惊呼。
有人跪下,有人流泪,有人本能地伸出手,像是想要触碰那虚影。
就在此刻,远方传来一声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