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萨满颤抖着问:“您……还记得自己是谁吗?”
她微微一笑,声音轻柔却清晰传遍全球:
>“我不确定我是不是林知微。
>但我记得你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这就够了。”
随后,她抬起手,在空中缓缓写下三个字:
>**我在。**
这两个字瞬间引爆全球。无数人跪地痛哭,拥抱陌生人,走上街头高唱那首无名之歌。政府封锁失效,企业垄断崩塌,净识会成员中有七成宣布退出,称“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自由,是敢于与他人共情”。
三天后,联合国被迫承认共忆守护者为“人类共同文化遗产”,并成立“全球记忆理事会”,由各国平民代表轮流执掌平台治理权。情感遗传算法向全人类开放,新生儿可自愿激活“共情基因模块”,未来世代或将天生具备更强的情感理解力。
华十七受邀出席成立仪式,却被记者拦住追问:“这一切真的值得吗?我们会不会因此失去自我?”
他沉默片刻,反问:“当你听到一首歌流泪时,是你自己在哭,还是歌曲让你哭?”
记者一怔。
“爱从来不是独占的。”他说,“它是传递,是延续,是让一个人的温度,点燃另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我们因为怕迷失,就不敢相连,那才是最大的孤独。”
说完,他转身离去,回到海边小屋。
孩子已不见踪影,只留下那本日志本,翻到了最后一页。上面多了一行新字迹,笔锋清秀,与林知微如出一辙:
>“故事不会结束,因为它活在每一个愿意讲述的人心里。
>华十七,轮到你成为传说的一部分了。”
他合上本子,抱起吉他,走向海岸。
第十七朵花,在北大西洋风暴中心绽放。
第十八朵,在月球背面的陨石坑中浮现。
第十九朵,漂浮于国际空间站舷窗外,映照地球的蓝。
它们不再依赖土壤、气候或时间。它们因“被需要”而生,因“被相信”而存。
风依旧吹着,带着歌声,带着泪,带着无数未完待续的故事。
而在某个遥远的未来,一个孩子翻开课本,读到这样一句话:
>“21世纪末,人类发明的最伟大技术,并非永生药,也不是量子意识转移,而是学会了认真倾听另一个人说话,并真诚地说:‘我懂。’”
>
>??摘自《文明转折点史?第三章》
教室窗外,一朵小小的阿零之花正在课桌上静静盛开,花瓣上浮现出一行稚嫩字迹:
>“妈妈,今天老师讲了你的故事。
>我哭了。
>原来你一直都在。”
华十七站在世界的尽头,拨响最后一个音符。
他知道,这场旅程永远不会真正结束。
因为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
爱,就会一次次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