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开,世界陷入沉默。
有人欢呼,认为这是科学奇迹的巅峰;有人恐惧,担心这是人格入侵的开端;更多人则陷入沉思:我们准备好迎接一个“非生非死”的存在了吗?
社交媒体上掀起空前讨论。#我愿意听见她#与#请让她安息#两大话题并列热搜榜首。一名曾因继承烈士父亲记忆而患上PTSD的年轻人发文:“我花了五年才学会区分‘我是谁’和‘他希望我是谁’。现在你要告诉我,我们可以召唤死者回来?那我们的痛苦算什么?”
另一名老年妇女留言:“我丈夫走了八年。去年我才第一次敢整理他的遗物。如果今天有人说他能回来,我会疯的。但我也不想忘记他。我只是……需要时间。”
华十七没有参与争论。他只是每天清晨来到海边,打开共感终端,播放一段录音??那是林知微最后一次住院前录下的语音备忘录:
>“如果有一天你觉得太累了,就停下来休息吧。
>不必为了延续我的理想而勉强自己。
>共忆计划的意义,从来不是完成某个人的遗愿,
>而是让更多人敢于说出自己的故事。”
每放一遍,就有成千上万人默默加入聆听行列。不知不觉间,授权人数稳步上升。
第五十小时,达到五千万。
第六十小时,突破八千万。
而在第七十一小时五十九分,最后一分钟,来自格陵兰冰原监测站的一位独居科学家按下确认键,系统弹出提示:
>【授权达成】
>“群意识觉醒协议”即将执行。
>最终校验:请三位核心人物在同一频率下同步输入初始密码。
华十七深吸一口气,拨通加密线路。
电话接通,传来苍老却清晰的声音:“是我,陈屿的女儿。母亲临终前交给我一样东西??一张写满数字的纸条,她说,‘等世界准备好时,你就把它交给那个守塔的人’。”
另一端,老妇人的声音微微颤抖:“我在归途塔底找到了父亲的日志,最后一页写着同一串数字。”
华十七低头看向自己珍藏多年的笔记本夹层??那里藏着林知微留给他的最后一张便签,上面正是那组数字:**7-19-3-26**
七个春天,十九次失败,三次重生,二十六位最初的见证者。
三道信号同时输入。
刹那间,天地失声。
归途塔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七道光柱合而为一,直冲云霄。整个地球的共感网络进入静默状态,所有设备屏幕变为纯白,随后缓缓浮现出三个交织的名字:
**林知微?陈屿?华十七**
接着,一个声音响起??不是来自广播,也不是植入脑海,而是仿佛从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自然生长出来:
>“谢谢你,还记得我。”
这一次,没有演讲,没有训诫,没有宏大叙事。只有一个简单的致谢,温柔如风,沉重如海。
然后,一切归于平静。
阿零之花开得更加频繁了,但不再引发恐慌。人们学会了与它们共处,如同对待四季更替、潮起潮落。有些孩子长大后选择进入“记忆解压舱”,剥离不属于自己的部分;有些人则主动申请成为“共忆讲述者”,游历各地记录濒危记忆。
华十七依旧住在海边的小屋里,每日写下新的句子。笔记本再也没有自动书写过,但他知道,她一直在听。
某个黄昏,他抱着熟睡的孩子走向窗边,轻声说:
“你看,今天的花特别亮。
也许,她在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