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太专注于“成功”,却忽略了身边人的付出与代价。
第二天,他宣布暂停所有扩张计划,实行“健康优先”制度:每周强制休息一天,晚上十点后禁止加班,设立心理疏导专员,每月组织团建活动。他还亲自起草了一份《员工关怀公约》,贴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
有人不解:“我们现在正是关键期,这样会不会拖慢进度?”
江辰回答:“如果一支队伍走得太快,有人掉队了,那就不是前进,是抛弃。”
渐渐地,团队氛围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拼效率的机器,而更像是一个有温度的大家庭。学生们愿意主动提建议,老师们也开始主动推荐优秀人才加入。
与此同时,他们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市教育局专门发文推广“速达校园”模式,称其为“解决高校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典范”。省内五所高校陆续发出合作邀请,希望复制该体系。
然而,江辰始终保持着清醒。
他在日记本上写道:“当所有人都说你快成功的时候,恰恰是最危险的时刻。骄傲会蒙蔽双眼,掌声会掩盖裂痕。”
于是,他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主动退出CEO岗位三个月,让团队实行轮值管理制。
“我要退一步,看看这个项目离开我还能不能运转。”他对众人说,“真正的组织,不该依赖某一个人。”
起初混乱频出:订单分配失误、对外沟通口径不一、内部会议效率低下……但三个月后,一套更加成熟的协作机制悄然成型。陈薇展现出卓越的统筹能力,林小雨成为实际上的精神领袖,张涛则主导建立了标准化运营手册。
江辰回归那天,收到一份特别礼物??一本装订精美的《速达校园运营白皮书》,扉页写着:“献给那个教会我们相信自己的人。”
他翻到最后一页,发现夹着一封信。
是林小雨写的。
“我一直以为,你喜欢我是因为你重生后看清了一切。后来我才明白,真正打动我的,是你明明知道结局可能失败,依然选择出发的勇气。就像你说的,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我想陪你走下去,不止是创业这条路,还有以后的人生。”
江辰握着信纸的手微微发抖。
他走出办公楼,站在阳光下,掏出手机,拨通父亲的号码。
“爸,我谈女朋友了。”
电话那头愣了一下,随即传来笑声:“终于啊!什么时候带回来吃饭?”
“等她考上公务员再说。”江辰笑着调侃。
“滚蛋!”父亲笑骂一句,却又轻声补了句,“儿子,我为你骄傲。”
挂掉电话,江辰仰头望着湛蓝的天空,忽然觉得胸口无比轻松。
他知道,未来的路依旧充满未知:市场竞争会更激烈,资本博弈会更残酷,团队也可能面临分裂与背叛。但他不再恐惧。
因为他已经不再是那个躲在角落里自我怀疑的少年。
他是江辰,一个死过一次的人,一个重新学会奔跑的人,一个敢于在风雨中举伞前行的人。
而此刻,春风拂面,万物生长。
街角奶茶店的音响里,传来一首老歌??
*“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握紧双手绝对不放……”*
他迈步向前,身影被阳光拉得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