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辰笑了,笑得有点苦涩:“凭我死过一次。”
他把头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缓缓说道:“去年冬天,我走在马路上,一辆失控的货车冲过来。那一瞬间,我脑子里闪过的不是遗憾,而是后悔??后悔没跟你表白,后悔没尝试创业,后悔连一次全力以赴都没有。等我睁开眼,发现自己回到了高三,我才明白,这不是奇迹,是赎罪。”
林小雨的眼眶微微泛红。
“所以我不考公。”江辰直视她,“我要参赛,要拉投资,要建团队。哪怕最后失败了,我也想证明给自己看:我不是注定平凡的人。”
空气安静了几秒。
然后,林小雨掏出手机,打开微信,把他拉进了一个群聊。
“这是我们班几个同学建的创业讨论组。”她说,“之前没人当真,但现在……我想试试。”
江辰愣住了。
“我不是为了你才做的决定。”她补充道,“我是觉得,如果连你这种看起来最不可能成功的人,都敢往前冲,那我为什么不能?”
那一刻,江辰感觉胸口有什么东西炸开了。
不是爱情,不是感动,而是一种久违的、叫做“希望”的东西。
接下来的一个月,事情开始悄然变化。
江辰牵头成立了“速达校园”项目组,成员包括林小雨、计算机系的张涛、市场营销专业的陈薇,还有两名大二的学弟。他们在学校创业孵化基地申请到一间办公室,虽然只有二十平米,堆满了二手桌椅,但至少有了个据点。
最难的是第一笔启动资金。
江辰原本打算申请学校的创新创业基金,但评审会上,一位教授冷冷地说:“你们这个模式在校外早就有人做了,美团、闪送哪个不比你们强?差异化在哪?”
江辰当场反驳:“我们的优势不在技术,而在组织结构。高校场景特殊,外卖进不去,快递慢,学生需求集中且高频。如果我们能建立起以宿舍楼为单位的配送网络,效率可以提升三倍以上。而且所有配送员都是学生,成本低,信任度高,还能解决勤工俭学问题。”
教授挑眉:“听起来不错。那你打算怎么推广?”
“地推。”江辰答得干脆,“每个宿舍楼找一个楼长,负责招募配送员和宣传。我们先从本校试点,三个月内覆盖80%的学生群体。”
教授没再说什么,只是在评分表上写了“可行性待验证”。
基金申请最终以一分之差落选。
那天晚上,五个人挤在办公室里,气氛压抑。
“怎么办?”陈薇问。
江辰盯着白板上的数据图,忽然说:“我们自己筹钱。”
“多少?”
“五万。够买第一批电动车、开发小程序、印宣传物料。”
“去哪儿找?”张涛苦笑,“咱们加起来银行卡余额不超过两万。”
江辰沉默了一会儿,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电话响了三声被接起,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喂,江辰?”
“爸。”江辰语气平静,“我想跟你借五万块钱。”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又搞什么创业?上次你妈听说你要辍学开网店,差点住院!你现在是要重蹈覆辙?”
“这次不一样。”江辰说,“我已经调研半年,做了详细规划,也有团队。这不是冲动,是计划内的冒险。”
“你知不知道外面有多少骗子专坑大学生?你读的是金融专业,不该去考公务员或者进银行吗?非得折腾这些虚的?”
江辰闭上眼,深吸一口气:“爸,我今年十九岁。如果我现在都不敢试,等到三十岁,我就真的只能认命了。”
电话那头久久无言。
最后,父亲叹了口气:“钱我可以借你,但有个条件??如果项目失败,你必须老老实实准备公务员考试,以后再也不许提创业。”
“成交。”江辰毫不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