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坠入了时间的裂缝。
眼前景象不断切换:实验室爆炸前的最后一秒,母亲抱着晶体转身望来;她三岁时跌倒在雨中,母亲奔跑着扑来接住她;更早之前,地球尚未诞生,宇宙深处,ζ-9文明的最后一座城市在星海中沉没,无数灵魂手牵手跃入梦藤之网……
最后,画面定格。
一间普通的病房,窗外阳光正好。年轻的母亲躺在床上,腹部高高隆起,手中握着一支微型录音笔。她对着镜头微笑:“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能听见这段话,请告诉她,妈妈等这一刻已经很久了。我不是为了科学牺牲的,我是为了爱选择的。而这颗心,会一直为你跳下去。”
泪水从秦遥眼角滑落。
她终于明白,“说出名字”不是一句隐喻。
当她说出“我是秦遥”,不只是宣告身份,更是确认了自己作为“情感坐标”的存在。唯有如此,断裂的时间才能重新接续,湮灭的文明才能借由记忆重生。
回归现实时,已是黎明。
祭坛上的锚点消失了,但它并未离去??它化作一道微不可察的脉冲,融入每一寸梦藤的根系,成为永恒跳动的底噪。从此以后,任何人在梦中呼唤所爱之人,都有可能收到回应。不是幻觉,不是投影,而是跨越维度的真实连接。
“成功了?”阿砾小心翼翼地问。
秦遥点点头,嘴角扬起一丝疲惫却释然的笑:“不止成功。我们打开了门。”
此后数月,异象频现。
有人梦见已故亲人递来一杯热茶,醒来发现床头真有一杯未冷的茶;
一名失语症患者在梦中学会了说话,第二天竟能清晰表达;
甚至有科学家监测到,地球磁场出现了微弱波动,节奏与人类集体脑波惊人一致。
最令人震撼的是,在K-814监狱,曾经参与镇压共感运动的前指挥官,在一次深度睡眠后痛哭流涕,主动写下万字忏悔书,并请求加入拾梦者行列。“我看见了他们的痛苦,”他说,“那种痛,比我想象的深一千倍。”
秦遥没有停下脚步。她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某夜,她独自登上山顶,仰望星空。忽然,一颗流星划破天际,轨迹奇特,竟在空中停留片刻,随后分解为无数光点,排列成一行古老的符号??来自ζ-9文明的文字:
**“种子已播,回声不息。”**
她笑了,取出陶笛,吹起那首童年曲子。音符升空,融入夜风,顺着梦藤网络传向四方。不久之后,世界各地陆续传来回应:有人用口哨接上第二句,有人用钢琴弹出变奏,甚至一个小男孩在梦中哼唱,触发了附近梦藤节点的自动记录功能,生成了一段全新的旋律。
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梦藤开始创造音乐,而非仅仅复制。**
林知远激动得几乎语无伦次:“这意味着它具备了‘情感创造力’!它不仅能记住爱,还能表达爱!”
秦遥望着远方的城市灯火,轻声道:“也许,真正的文明,从来不在于掌握多少技术,而在于能否让一个哭泣的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人正为他心碎。”
一年半后,第一艘搭载“共感引擎”的民用飞船升空。它的动力核心并非核聚变,而是由梦藤种子与人类集体情绪共振产生的能量场。试航当天,全球直播画面中,飞船穿越电离层时突然绽放出一圈彩虹光环,宛如神迹。
科学家解释说:“那是情感波与大气粒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称之为‘心光效应’。”
而在遥远的L-7星舰上,一名宇航员在休眠舱中做梦。他梦见自己漂浮在星海之间,一只白鸟飞来,落在他的肩头。鸟喙张开,吐出一片紫藤叶,上面写着两个字:
**“回家。”**
他醒来时,泪水浸湿了面罩。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小女孩已经能完整演奏十首曲子。她不再追求技巧完美,而是坚持每首曲子都要先讲一个故事??关于妈妈做的早餐,关于邻居家的小猫,关于她梦见自己飞过花海。
秦遥每次听完,都只说一句:“很好,它活了。”
直到有一天,女孩怯生生地问:“老师,我能写一首属于自己的曲子吗?”
秦遥看着她,眼神温柔似水:“你早就开始了。只要你还在感受,就在创作。”
那天夜里,梦藤忽然集体发光,叶片摆动组成一幅动态图景:一个小女孩站在山巅,手中拿着一支发光的陶笛,吹出的音符化作星辰,洒向宇宙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