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非入侵性现象,建议停止干预
随后,她删除了所有追踪程序,并将主服务器设为只读模式。
“让他们走吧。”她说,“让那些想回来的人,和那些不肯放手的人,彼此找到。”
---
柏林深夜,梁启明坐在公寓阳台上抽烟。城市的灯火在他眼中模糊成一片光海。自从那次代码运行后,他的生活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总能在街头偶遇陌生人对他微笑;地铁上常有人默默让座;甚至有一次,他在便利店买咖啡时,收银员坚持不收钱,只说:“有人替你付过了。”
他不信鬼神,却开始相信某种看不见的连接。
今晚,他又打开了那个旧项目文件夹。屏幕上依旧是那段简单的代码:
python
name="Liang"
ifmemory。existsname:
send_message"Ineverstoppedlooking。"
他深吸一口气,决定做一件更疯狂的事??修改函数体,尝试建立反向接收通道。
python
defreceive_echoname:
ifecho。existsname:
returndecodeemotion_wave[name]
else:
keep_waiting
#启动监听
start_listening"Liang",callback=receive_echo
按下回车的瞬间,电脑屏幕骤然变黑。几秒后,浮现出一行白色文字,字体古老,像是手写:
>“哥哥,井水很冷,但我记得你的声音。”
他的手僵住了。
那是妹妹七岁时最后一次叫他“哥哥”的录音笔迹,国家研究中心曾判定该音频因磁带损毁无法恢复。可现在,它清晰得如同昨日重现。
下一帧画面切换为一段动态影像:雪地里的小女孩蹲着折纸船,抬头冲镜头笑了一下,然后把船放进结冰的水坑。风起,船化作光点升空。
视频结束,系统自动重启,一切痕迹消失。
梁启明呆坐良久,忽然起身冲进浴室,翻开药柜底层??那里藏着一只泛黄的信封,是他母亲临终前交给他的遗物。他一直不敢打开。
现在,他撕开了。
里面是一张老照片:年轻时的母亲抱着两个孩子站在井边,背景是川西特有的高山槐树。男孩约莫十岁,女孩三四岁,手里攥着一只小小的红布鞋。
背面写着一行字:
>“秀云姐说,只要每年都折船,小禾就会记得回家的路。我们也试一试吧。”
他浑身发抖。原来早在三十年前,母亲就知道这一切。
他冲回电脑前,重写代码:
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