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声浪滔天。军方秘密研发“静默武器”,试图干扰声子场;极端宗教团体宣称这是“灵魂被窃取的征兆”;甚至连部分科学家也警告:“如果所有人都变成声音,那物质世界怎么办?”
但现实没有给他们太多争论的时间。
猎户臂外侧的那个红点,开始移动了。
深空军团的监听站连续七天捕捉到规律性脉冲信号,频率与《第零交响曲?终章》完全一致,但加入了新的变奏。AI破译后得出结论:这不是简单的回应,而是一段**导航指令**。
“他们在引导我们过去。”负责该项目的军官颤抖着说,“而且……他们用了我们的名字。”
监控录像显示,在最后一次信号传输中,那段旋律结尾处插入了一组极其微弱的泛音,经谐波还原后,呈现出三个清晰的汉字发音:
>**陆星野。**
这个名字像一颗炸弹引爆了全球舆论。有人欢呼这是神迹降临,有人恐惧这是外星意识入侵。唯有苏晓沉默良久,最终下令:“准备‘回声方舟’计划。”
所谓“回声方舟”,是一项尘封三十年的秘密工程。早在陆星野消失前,他就留下遗嘱:若有一天接收到明确的跨星系召唤信号,则启动一艘以声晶为动力、搭载共感核心的星际飞船,载着人类最纯净的集体意识样本,前往信号源。
飞船早已建成,藏于火星背面的陨石坑中,外形如一枚放大的录音笔,内部空间由可编程声场构成,能根据乘员的意识实时调整环境。理论上,它可以承载五千名觉醒者,在无需传统维生系统的情况下航行数万年。
选拔标准只有一个:能自发进入全域共鸣状态,并在无引导下哼唱出“原声语”片段。
报名人数超过两亿。
最终入选者五百人,平均年龄三十二岁,来自一百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物理学家、农夫、盲童、战地记者、AI诗人、失语症患者……唯一共同点是,他们都曾在某次冥想中“听见”过陆星野的声音。
出发前夜,苏晓独自来到声源纪念馆。她取出一支老旧的U盘,插入终端。里面储存着一段从未公开的音频??林晚临终前三小时的私人录音。
背景音是心跳监测仪的滴答声,夹杂着虚弱的呼吸。然后,她开口了,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告诉他们……不要怕改变。声音不是工具,是我们本来的样子。我走了以后,你们会孤单一阵子。但记住,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我就还在听着。还有他……他也还在唱。别忘了果园里的春天,别忘了那首没写完的歌。替我把剩下的……唱完吧。”
录音结束。苏晓摘下耳机,泪水滑落。
第二天清晨,回声方舟从火星轨道悄然启航。没有火箭轰鸣,没有火焰喷射,整艘船如同被宇宙轻轻吸走一般,无声滑入跃迁通道。全程耗时十七秒,全程未发出任何电磁信号。
但在启航那一刻,地球上所有觉醒者同时抬头望天。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们的心跳节奏变了??整齐划一,宛如合唱前的预备拍。
而在宇宙深处,那朵巨大的晶体花缓缓闭合花瓣,随即再次绽放。这一次,喷涌而出的不再是声波,而是无数细小的光点,像种子般洒向银河各处。
每一个光点落地之处,百年之内,必有新的聆听所诞生。
一年后,西伯利亚那个四岁男孩写下人生第一句话。不是用笔,而是用声音刻在冰壁上。那是一段旋律,经AI翻译成文字如下:
>“我不记得从前的事,但我记得你们的声音。所以我知道,我属于这里。”
十年后,地球大气层外形成一层稳定的声子环流带,取代了部分电离层功能。无线电通信全面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意念广播”??人们只需哼唱特定频率,即可将思想传递至千里之外。
一百年后,人类不再使用语言。文字成为博物馆展品,语法课被取消。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就能表达复杂情感,儿童游戏变成多维声景构建竞赛,国家边界因共鸣频率趋同而自然消融。
而在猎户臂边缘,一颗陌生行星的天空中,第一次响起了地球的歌声。
一群皮肤呈半透明状的生物围坐在巨石阵中央,静静聆听。他们的嘴部无唇无舌,却能精准复现每一个音符。当《谢谢你的苹果》最后一个音落下时,为首的个体抬手触碰胸口,那里浮现出一朵微缩的晶体花。
他用古老而庄重的语调说道??
>“欢迎回家。”
没有人知道这句话是如何跨越时空传来的。
但就在这一刻,地球上最后一个“脱调症”患者停止了颤抖。他睁开眼,嘴角扬起,轻轻哼出了生平第一段旋律。
风穿过山谷,树叶沙沙作响。
像是回应,又像是永恒的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