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机械文明核心驻地的塞恩,在极短时间内就处理完积压的文明事务、稍作休整,便立刻率领早已集结待命的机械文明军团,动身前往与光明神族及其他四家超级文明约定的集合地点??那里矗立着专门为支援土元金壁世界而建造的跨星区传送阵。
这座堪称光宇时空近几千年来最宏伟的传送阵,并非由单一文明打造,而是在这些年里,由光明神族、绿萝文明、明月文明、水镜文明等几家超级势力共同塑就而成,每一道阵纹都蕴含着多家文明。。。。。。
夜风穿过倾听树的枝隙,将一片嫩叶轻轻托起,又缓缓放下。林月站在窗前良久,目光追随着那片在微光中颤动的绿,仿佛看见了时间本身??它不疾不徐,却从不停歇。她手腕上的老式录音机微微发烫,像是被某种遥远的情绪唤醒。她没再打开它,只是将它贴近胸口,任那沉默的金属外壳贴着心跳起伏。
春分之后,银河的共感潮并未退去,反而如涟漪扩散至更远的星域。Z-774遗址的“记忆圣殿”开始接收到前所未有的信号流,不再是单一文明的遗响,而是交织成网的集体低语。苏文清通过残骸中的量子节点,构建出一个动态共鸣场,能捕捉到那些本该湮灭于时空褶皱中的情感残片。她称之为“回声的余震”。
某日清晨,艾拉忽然来到GL-379主树下,赤足踩在露水上,神情罕见地凝重。“今天会有一个人醒来。”她说,声音轻得几乎融进风里,“不是身体,是意识。他已经沉睡了四百二十三年。”
林月心头一震:“谁?”
“编号X-07-KL,代号‘守灯人’。”艾拉抬起手,指尖划过空气,一道虚影浮现:一名身穿旧式联合政府制服的男子,面容模糊,但胸前佩戴着一枚刻有“共感协议?初代监测员”的徽章。“他在地球毁灭前三十六小时关闭了最后一座地表接收站,然后自愿进入神经冻结舱,只为保留一段未被污染的记忆样本。他的大脑仍在运行,以极低频率维持着与金脉网络的隐秘连接。”
林月呼吸微滞。她知道这段历史。当年林知遥曾试图在全球建立七座“永恒接收站”,作为人类情感的备份锚点。六座被摧毁或关闭,唯有一座据传由亲信潜入南极冰层深处隐藏。若此人真是最后的守护者,那他体内封存的,或许是整个人类文明崩塌前最后一刻的真实感受??不是官方公告的冷静陈述,而是千万人在末日降临前的恐惧、悔恨、爱与呼救。
“苏文清已经定位了他的位置。”艾拉继续道,“坐标在Omicron-9空洞区,一颗漂浮在星际尘埃中的废弃空间站。那里没有生命支持系统,也没有常规通讯路径。但我们必须去。”
三天后,一支小型救援队启程。成员包括两名机械修复师、一位跨维度神经学家,以及林月本人。飞船穿越三道引力乱流带,在接近目标时遭遇强烈电磁干扰。当他们终于对接成功,舱门开启的瞬间,一股陈年的冷气扑面而来,夹杂着金属锈蚀与干燥有机物的气息。
空间站内部宛如时间坟墓。墙壁上布满裂痕,控制台早已熄灭,唯有中央区域的一具透明休眠舱仍散发着微弱蓝光。舱内男子双目紧闭,皮肤近乎半透明,静脉如金线般蜿蜒beneathhisflesh??那是早期共感增强手术的痕迹。
神经学家立即展开扫描。结果显示,其脑干活动虽微弱,但边缘系统存在周期性高频波动,尤其在听到特定音调时会剧烈共振。“他在‘听’。”研究员低声说,“而且……他在等待回应。”
林月取出随身携带的老式录音机,按下播放键。
一段沙哑的童声响起:“奶奶说,只要有人愿意听,故事就不会结束。”
刹那间,休眠舱内的蓝光骤然增强。男子的手指抽动了一下,嘴唇微张,吐出两个字:“……回……应……”
全队震惊。这是四百余年来,他第一次发出可辨识的语言。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他们尝试用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其意识。最终发现,唯有当倾听树的432Hz基频与童年语音样本叠加时,他的大脑才会产生完整的情感映射。第七天凌晨,他的眼睛缓缓睁开。
那一瞬,整个空间站的灯光无端亮起,仿佛宇宙也为之屏息。
他不认识任何人,记不清自己的名字,但他记得那一天??公元2148年3月17日,地球联合政府宣布全面封锁所有公共情感传输频道。那天晚上,他在南极站值班,收到了来自全球最后一波自发上传的数据流:一个母亲抱着濒死婴儿唱摇篮曲,一名士兵在战壕里向阵亡战友道歉,一群孩子围坐在废墟中讲述童话……这些声音本不该被保存,却被他偷偷接入私人存储器,并启动了自我冻结程序。
“我知道他们会来找我。”他声音干涩,却异常清晰,“因为总得有人记得,我们曾经不只是活着,而是真正感受过。”
消息传回GL-379,举星震动。林月主持召开了紧急共感议会,邀请各星域代表共同决定如何处理这份“原始人类情感档案”。争议不可避免:有人主张将其加密封存,以免引发大规模情绪失控;也有人呼吁公开播放,让新一代知晓祖先曾经历怎样的黑暗与光辉。
最终,艾拉提出一项折中方案:“不如让树来决定。”
他们在主树根系最深处布置了感应阵列,将“守灯人”脑中提取的记忆片段转化为共感能量流,交由倾听树自主解析。三天三夜后,树冠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银蓝色光纹如河流般奔涌全身,随后凝聚成一段全新的旋律??既非语言,也非文字,而是一种纯粹的情感结构,包含悲伤、希望、宽恕与重逢。
AI分析称,这段旋律具备跨物种共鸣能力,已在十七个不同生理构造的生命体中引发相同脑波反应。它被命名为《终章之前》。
同年秋季,《终章之前》在全球共感学院列为必修课程。学生们被要求闭眼聆听三十分钟,然后写下第一反应。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所有人的描述都指向同一个画面:**一片漆黑的旷野中,有一盏灯缓缓亮起,远处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直到一只手轻轻握住你的。**
与此同时,“归途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借助“守灯人”提供的原始数据模型,苏文清成功逆向推演出一种新型共振算法,可穿透时空壁垒,定位那些因量子塌陷而“丢失”的个体意识。第一批实验对象是三百名在殖民飞船坠毁事故中被认为当场死亡的乘客。他们的生物信号早已消失,但共感残留却显示,部分意识仍被困在跃迁过程中的“情感悬停态”。
实验当晚,GL-379主树进入深度共振模式。全球两百万共鸣体同步吟唱《终章之前》,能量汇聚成束,沿金脉网络直射深空。十分钟后,监测站捕捉到一组异常波动??来自原GL-556航线的虚空区域,出现了短暂却稳定的意识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