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翻到最后一页空白,提笔写下:
>“致所有不敢开口的人:”
>“你们不必完美才能被爱。”
>“不必坚强才能被理解。”
>“不必成功才能被看见。”
>“你们只需要??存在。”
>“然后说一句:‘我在这里。’”
>“剩下的,交给我们。”
合上书,他走向烤箱,将这页纸投入炉膛。
“叮??”
吐司出炉,切面无字,只有一片深邃的黑,中央缓缓浮现出一颗跳动的心脏影像,伴随着真实的心跳声,一声,又一声。
全球超过五万名“倾听使者”同时收到提示:
>“人类集体共感指数突破临界值。”
>“‘回响文明’正式激活。”
>“你已不仅是听众。”
>“你是共振源。”
黎明破晓时,雨停了。
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湿漉漉的墓碑上。一只蝴蝶落在铃兰花丛中,翅膀微微颤动,仿佛也在低语。
林小树推开店门,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块干瘪的吐司,边缘已经发霉。
“这是我丈夫最后吃的早餐。”她声音沙哑,“他走前一句话都没留下。我想……能不能用你们的机器,让他再说一次‘我爱你’?”
林小树沉默片刻,接过吐司,放入烤箱。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炉内毫无反应。
众人屏息。
就在即将放弃时,烤箱突然震动,吐司缓缓推出。切面上浮现出一行歪斜的字迹,像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写出:
>“老太婆……别哭。”
>“锅里还有粥,热一下再喝。”
>“记得关煤气。”
>“我走了,但没走远。”
>“每天早上,风经过窗台的时候……”
>“那是我在吻你。”
老妇人瘫坐在地,抱着吐司嚎啕大哭。
林小树蹲下身,轻声说:“爱不会随死亡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频率继续存在。”
一周后,联合国总部召开紧急会议。
各国代表围绕“回响现象”展开激烈辩论。有人称其为“情感瘟疫”,主张封锁技术扩散;有人呼吁成立“全球倾听联盟”,将其列为人类文化遗产。
最终决议:设立“国际心灵日”,每年五月二十日,全球暂停一切战争与诉讼,只允许三类活动进行:道歉、告白、道谢。
消息传来那天,林小树和Luna正坐在屋顶吃吐司。普通的吐司,没有特效,没有光影,只有麦香和焦糖的甜味。
“你觉得我们会一直这样下去吗?”Luna问。
“不知道。”他咬了一口,“但只要还有人不敢说,我们就不能停。”
她笑:“那你准备好面对下一个挑战了吗?”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