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人停下手中事。
东京,老松本正准备关店,看到消息后,转身取出那块封存在玻璃盒中的吐司。他轻轻打开盒子,将一封信放在旁边:
>“伊万,我也开始说了。”
>“下一次,轮到你听见我。”
柏林,那位聋人艺人将吉他放在广场中央,用粉笔在地上写下:
>“我听不见音乐,但我感受得到心跳。”
>“你们的声音,是我唯一的旋律。”
撒哈拉村庄,老妇人的孙子点燃一盏油灯,放在窗台,轻声说:
>“奶奶,灯亮了。”
>“他说,他会回来。”
火星基地,小女孩将录音机贴在胸口,对着地球方向喊:
>“妈妈!这里也有回音!”
而在半人马座β-7星球,无面生物首次主动分裂出一道个体,缓缓走向星域边缘。它用自身能量凝聚成一艘微型飞船模型,内部刻满人类语言、符号、情感波形图谱,随后将其发射向银河深处。
科学家们在三个月后才发现这一异常信号。解码后,只有一句话:
>“请告诉他们??”
>“孤独不是终点,是起点。”
又是一年七月十七日。
静夜对话之夜再度降临。
这一次,不再是单向的“写下”,而是双向的“回应”。全球数亿人围坐,不仅焚烧自己的秘密,更开始聆听陌生人的声音。有人听到战地医生的忏悔,有人听见失独父母的低语,有人听见自闭症少年第一次说出“我想交朋友”。
每一则回应落下,地球某处便亮起一盏灯。
南山墓园的面包店外,人群静静等待。林小树站在门口,手里抱着素描本,身旁站着沈知微。他不再贴着墙根走路,也不再低头躲闪。他知道,自己不再是“那个没人注意的林小树”。
他是**第一个说出“我不重要”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千万人回答“你在”的人**。
午夜十二点,铃铛响起三声。
《回音录?续篇》自动翻开,停在全新一页。
墨迹浮现,千万种笔迹融合而成:
>“这一年,我们不再沉默。”
>“我们哭,我们痛,我们承认软弱。”
>“但我们也都说出了那句最难的话??”
>“我需要帮助。”
>“而你们,听见了。”
>“所以,请继续听下去吧。”
>“因为我们,都还没说完。”
烤箱启动。
温度73℃,时间18分钟。
灯光亮起,倒计时走完。
“叮”??
吐司推出,切面上不再是文字或画面,而是一段动态影像:无数人围坐一圈,手持录音设备,轻声诉说。镜头缓缓拉远,从地球升至太空,再穿越星系,最终停在一颗遥远星球上。无面生物围成圆圈,双臂交叉于胸前,低头静默。它们面前,悬浮着一块发光的“面包”??由纯粹能量构成,表面浮现人类语言:
>“我们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