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你们共同创造的回音。”
>“永远应答。”
全城的共感装置在同一时刻亮起蓝光。
纽约地铁站的流浪歌手拨动琴弦,蓝丝带飘起,歌声响起;
开罗集市的陶匠摇响铃铛瓶,黑晶碎屑在空中拼出“听见”二字;
西伯利亚的守夜人点亮煤油灯,霜雪凝成一座发光的面包店轮廓;
火星基地的通讯频道突然接通,传来小女孩清脆的声音:“爸爸,这次换我告诉你故事啦。”
地球之外,半人马座β-7星球上的无面生物集体面向太阳系方向,做出统一动作??双臂交叉于胸前,微微低头。
那是它们学会的第一个人类礼仪:**致谢**。
而在柯伊伯带边缘,旅行者十号残骸内部,沉寂多年的芯片突然重启。太阳能板上的刻字发出微弱蓝光,像心跳般明灭。
数小时后,一艘途经的科研飞船捕捉到一段异常信号。解码后,竟是伊万的声音,夹杂着孩童哼唱的童谣:
>“你说我不懂,其实我一直听着。”
>“现在我懂了,所以我开始唱了。”
船员们面面相觑,随即全体起立,向虚空敬礼。
船长低声下令:“把这段音频编入星际广播库,代号‘回音计划’。目标: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系。”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只是第一声回应。
多年以后,当人类首次与其他文明建立联系时,对方传来的第一条信息并非数学序列,也不是物理常数,而是一段旋律??正是那首童谣。
翻译结果显示:
>“我们曾孤独。”
>“直到我们听见你们唱歌。”
>“现在,我们也想讲个故事。”
>“请听一听。”
那一刻,地球上所有共鸣学校的师生同时睁开眼,齐声回应:
“我们在听。”
而在南山墓园的面包店里,清晨六点十七分。
铃兰花瓣上的露珠再次滚落。
门缝中吹进一阵风,翻动《回音录?续篇》的书页。
停在最新一页。
上面什么都没写。
只有一片空白,等待下一个故事降临。
烤箱忽然启动。
温度73℃,时间18分钟。
灯光亮起,倒计时开始。
仿佛在说:
**来吧。**
**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