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隆万盛世 > 1595火炮(第1页)

1595火炮(第1页)

当然,这个低并不是说江南粮价比南洋高。

恰恰相反,其实江南粮价一直很低,比南洋粮价还要低上一些。

但是,考虑到粮食在江南各府县的汇集需要的付出,那就是另一本账了。

如果水师从浙江、南。。。

暴雨将至,乌云压城如墨泼。阿菱站在岛南高崖之上,远眺江流奔涌,仿佛天地之间只剩这一线水脉蜿蜒南去,载着无数未竟之问,沉入苍茫。风卷起她素色衣袂,猎猎作响,发间那枚南岭分铃轻颤一声,似有回应自远方而来。

她闭目,耳边又浮现出那些孩子的声音??不是哀哭,而是提问。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像种子破土,在废墟中生根发芽。乌蒙矿场已封,熔炉熄火,可火焰熄灭之处,并不意味着黑暗终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老师。”小满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脚步轻却坚定,“‘问童园’来信了。”

阿菱转身。少女手中捧着一封泥封竹筒,上面盖着幼护司的朱印,还沾着些许药香。她接过,指尖微颤。这几个月来,每一封信都像是从深渊里打捞上来的光点,承载着某个孩子第一次睁眼看世界的瞬间。

她拆开信,一字一句读下去。

>“林家小儿目渐明,初见日出,跪地痛哭,言:‘原来太阳是暖的。’医者谓其眼神经受损尚重,或终生视物模糊,然心已醒。另,三名女童昨夜同书一问条:‘我们还能做梦吗?’今晨皆入睡安,未曾惊醒。”

阿菱将信纸贴在胸口,久久不动。

小满轻声道:“他们说,只要听见铃声,就知道还有人记得他们。”

阿菱点头:“那就让铃声永不中断。”

翌日清晨,碑林迎来一场异动。七座铜铃台基忽然同时震动,非人为所致,而是地下暗流共鸣所致。沈知意带人勘察时发现,湖底沉积层中竟浮现出一道古老铭文,以篆体刻于玄武岩上,历经百年水蚀仍清晰可辨:

>**“问不止,则道不息;声不绝,则国不死。”**

消息传开,举国震动。民间纷纷传言,此乃“地灵显语”,是历代冤魂与先贤共答之誓。更有百姓自发集资,在各地立“问碑”??不必雕龙画凤,只刻一行大字:“此处曾有人问。”

而朝堂之上,风波再起。

原以为乌蒙案结,恶法尽除,谁知户部尚书柳含章在一次奏对中突然提出:“今‘直奏制’开放影像上传,民间匿名投递日逾千件,其中九成琐碎无稽,三成虚妄诬告,若一一查办,官吏疲于奔命,反误要务。臣请限令:凡提交影像者,须具保人一名,方得受理。”

殿上哗然。

皇帝蹙眉未语,忽闻殿外传来钟鸣三响??那是“紧急民奏”的最高信号。

太监捧入一块玉板,其上投影一段由微型共鸣仪记录的影像:画面晃动,却清晰可见一群衣衫褴褛的孩童被驱赶进一处隐秘作坊,墙上赫然写着“织造局?密工坊”。一个老匠人低声对着镜头说:“这些孩子都是从灾民流徙途中‘拣选’来的,八岁进坊,十六出坊……但没人能活到十六。”

影像最后定格在一个小女孩脸上。她抬头望向镜头,眼神清澈,嘴唇微动,无声地说出两个字:

**“救我。”**

满殿死寂。

皇帝缓缓起身,将玉板掷于柳含章面前:“你说这是‘无稽’?”

柳含章伏地叩首,汗透朝服。

次日诏下:直奏通道全面保留,增设“速审团”,由御史台、大理寺、幼护司三方共组,专审涉及童役、奴工、酷刑之案,七日内必须立案。另设“问影碑廊”,凡经核实的重大民奏影像,皆镌刻于宫城东墙,供百官每日省视。

与此同时,阿澈的身体日渐恢复,但他不再轻易触碰共鸣器。那一夜七铃遥引之后,他的左耳失聪,右手指尖常年冰冷,如同握过千年寒铁。他常坐在湖边吹笛,曲调不成章法,却总在某个音符处骤然停顿,仿佛听见了什么别人听不到的声音。

“你还听得见他们吗?”阿菱问他。

他点头:“不是用耳朵。是骨头在震。”

“谁?”

“所有没被埋干净的。”他说,“乌蒙只是冰山一角。北方有盐井奴,南方有船坊童工,西部有茶山‘贷命农’??借粮种者,全家为奴三十年。你以为一道圣旨就能斩断百年锁链?不,这根链条,缠在每一级官吏的靴底,浸在每一笔赋税的银锭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