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们来说,这些银子虽然诱人,可能有比战功还要诱惑他们的吗?
打赢了,才是升官加爵,打输了,他们什么都带不走。
“我估计,现在佐渡岛那边战事应该已经结束了,兵部最好尽快派人过去。
否则那边的钱财一旦被分出去,再想收回来可就难了。”
魏广德又提醒道,“对外,就说是兵部派人去佐渡岛查看情况,一旦局势稳定下来,就要会同工部和户部官员前往那里。’
大明可不是光想占领佐渡岛作为水师营寨,那里的金银矿都是要开采的。
到时候,工部必然要派人去,主持开矿事务。
提炼出来的金银则运到石见去,直接铸币,搜集倭国、朝鲜的其他矿产资源,在运回国内。
借此,大明驻扎的钱币流通周边藩国,铸币过程中户部也能分到一杯羹,可谓是皆大欢喜的事儿。
至于夷人也是用大明铸造的通宝,那就更好了。
如果全天下各国都使用大明铸造的钱币,一年户部还不从中赚钱百万两银钱。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而是非常惊人的财富。
魏广德能有此想法,其实也是看着西班牙人运来的鹰洋实在太丑陋了,这哪是银币,分明就是银饼。
由此可见,欧洲此时的铸币技术也就那样,由此可以推测出欧洲的冶炼、铸造技术,也是和大明存在巨大技术差距的。
也就是之后中国陷入战乱,欧洲同时期则因为大笔金银注入和神圣战争影响,大幅提高了欧洲的冶炼、铸造技术,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储备了丰富的技术支持。
甚至,不排除夷人还真从大明获得了东方技术,和西方技术融合,提升了他们的生产效率这个可能。
后世网上传言,欧洲从大明偷取了“蒸汽机”技术,不过魏广德穿过来以后,也翻看过《永乐大典》,其中虽有些中国技术和机器图纸,但没有蒸汽机,只是有类似的设备,不过是做其他用途的。
蒸汽机,只要不是作为输出动力,当然都不能算是蒸汽机。
而大明使用蒸汽,更多是提炼水银等矿产,而非作为动力使用。
至于盛传郑和宝船使用蒸汽机,那更是无稽之谈。
这个时代所有船只除了靠风帆航线,就是用人力划桨。
郑和船队能够下西洋,最主要还是吸取了中东阿拉伯商人航海的经验,知道如何利用季风航行大洋之上。
这些,中国近海渔民其实都懂,只是他们不熟悉印度洋的海情而已,需要从阿拉伯商人那里学习。
张科离开,说是直接去户部,魏广德则拿着兵部的奏疏,直接去了乾清宫。
这种事,不能欺瞒万历皇帝,免得以后被穿小鞋。
何况,那边还有锦衣卫存在,如果经常让刘守有帮着隐瞒消息,早晚也会出事儿。
魏广德不会去冒险,所以直接告诉万历皇帝,然后忽悠他同意。
毕竟,魏广德理由充分。
倭岛上的金银,打赢了才是大明的,打不赢,一切都是空想。
要打?,自然就得掏银子做本钱,本钱雄厚,赢面才大。
果然,魏广德在乾清宫详细说明他的考虑以后,万历皇帝思考片刻也点头答应下来。
如今战事已起,断然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