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是谁。”梦主望向黑暗深处,仿佛穿透了时空壁垒,“你是我的兄弟,是我母亲被迫舍弃的孩子,因天生承载过多梦力而被视为灾厄。你被封印,被改造,被灌输仇恨,以为只有永恒的沉睡才能带来和平。”
黑影降临湖畔,夜弥末裔现身,冷笑道:“你知道什么?你不过是个被编造出来的救世主幻象!”
“我知道你听过母亲唱的摇篮曲。”梦主声音柔和,“哪怕她不在了,哪怕你恨她,可每当你在噩梦中惊醒,耳边仍会响起那首歌。因为你从未真正忘记爱。”
夜弥末裔浑身一震,紫瞳剧烈收缩。
“回来吧。”梦主伸出手,“我们一起醒来。”
一瞬间,寂静如潮水般蔓延。
然后,第一滴泪,从夜弥末裔眼角滑落。
紧接着,锁链寸寸断裂,黑雾褪去,露出一张年轻却苍老的脸庞。他曾是那个被深爱又被抛弃的皇子,曾是梦渊最初的祭品,如今,终于听见了来自心底的呼唤。
“姐……姐姐……”他嘴唇哆嗦,“我好疼……我一直……都想回家……”
梦主上前一步,将他拥入怀中。两股截然不同的力量交汇融合,不再是对抗,而是和解。湖面倒影不再破碎,而是映出了整座京城的清晨:炊烟袅袅,孩童奔跑,老人对弈,夫妻相视而笑。人们不再低头疾行,而是抬头看天,眼中有了光。
《真忆录?终章》第六页墨迹未干,第七页悄然开启:
**“原谅不是软弱,而是看清黑暗后依然选择点亮灯火。”**
光柱缓缓收敛,晨曦洒落大地。守眠司残部尽数伏诛或投降,幸存者跪地痛哭,忏悔往昔罪行。盲女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归心台上,却被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抱起??是那个曾为她吹笛的少年乐师,他眼中含泪:“这一次,换我为你奏一曲《归心引律》。”
刺客收刀入鞘,走向城墙边缘。他摘下面具,露出一张布满疤痕的脸。远处,一个小女孩怯生生跑来,递上一朵野花:“叔叔,谢谢你救了我娘。”
他接过花,嘴角微扬,第一次觉得这世间值得。
卖糖糕的老妇坐在城门口,捧着一碗热汤,看着人群来往。有人认出她,纷纷围上来致谢。她摆摆手:“别谢我,我只是记得了一些事罢了。”
昆仑三位长老悄然离去,雪桥渐隐于晨雾之中。但他们留下了一枚玉简,静静置于归心台之上,上面刻着一行小字:
**“执灯者已现,昆仑归隐。若有朝一日迷雾再起,请叩此台三声,吾等必至。”**
数日后,新政权初建。废除梦控体系,销毁安神汤配方,开放历代禁书档案。女孩被推举为“忆卿”,统领记忆修复之事;梦主则游走各地,引导民众重建心灵秩序。他们并未称王,也不居庙堂,只在民间行走,听人讲故事,帮人找回名字。
某夜,两人并肩坐在归心台旧址,仰望星空。
“你说,阿芜现在在哪?”女孩问。
梦主微笑:“她在每一个记得她的人心里。”
风拂过,带来远方孩童清脆的歌声:
“疼是开始,忘才是终点。
而爱,是穿越一切黑暗的回声……”
女孩靠在他肩头,轻声说:“我们会一直走下去吗?”
“会。”他握紧她的手,“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我们就不会停下。”
夜空中,一颗新星悄然亮起,比其余星辰更加明亮。传说,那是初代梦主阿芜的灵魂化身,永远守望着这片重获自由的土地。
多年以后,史官修撰《真忆纪》,记载这段动荡岁月时,仅写下寥寥数语:
“庚戌之乱,非兵戈所致,乃人心复苏之兆。当万民同忆,谎言崩塌,光明自来。此役无统帅,无帝王,唯千千万万执灯者,以记忆为火,焚尽长夜。”
而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并非正史,而是一本手抄绘本,名为《两个晶石的故事》。书中描绘一对少男少女携手走过废墟,身后跟着无数提灯的人影。扉页题词,出自《真忆录》最后一句预言:
**“当你开口说出‘我记得’三个字,你就已是照亮世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