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我们的痛吗?”
>“你敢承担这一切吗?”
陈默没有辩解,只是开始哼唱。
《归舟曲》的第一个音符响起。
起初微弱,随即增强。
他唱的不是旋律,而是记忆??他母亲临终前握着他的手说“别怕长大”的温柔;林知远为他手术时颤抖却坚定的手势;苏念在雨夜抱着昏迷的他跑向医院的喘息;伊琳娜面对无人机时毫不退缩的眼神……
一首接一首,他唱出了所有曾照亮他生命的瞬间。
黑球开始震动。
裂缝中透出光。
那些愤怒的面孔渐渐安静。
一个声音轻轻响起,像是亿万颗心同时舒了一口气:
>“原来……也有人记得我们。”
黑球崩解,化作无数光点,融入母源石。
整个地下空间剧烈摇晃,十二位沉睡者同时睁眼,眼中流出泪水。
林知远跪倒在地,喃喃:“你做到了……你不是修复了系统,你是原谅了它。”
陈默虚弱地回头:“我不是原谅,我是接纳。痛苦不该被消灭,它该被听见。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就没有真正的绝望。”
回到地面时,已是极昼时分。
阳光洒满冰原,耀眼得让人流泪。
陈默最后一次看向洞口,发现阶梯正在缓缓封闭,仿佛从未存在过。
他知道,影子议会的时代结束了。
新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三个月后,联合国总部。
大厅中央,一块透明容器静静陈列,里面悬浮着母源石。它不再需要能源供给,自身便能发光发热,照耀整座建筑。每天正午,全球各地都会举行“一分钟倾听”仪式??人们停下工作,闭上眼,用心感受周围人的情绪波动。
苏念站在讲台上,宣布成立“共感研究院”,致力于研究情感共振对教育、医疗、司法的影响。
而在东京郊区的一所小学里,孩子们围坐在操场,手拉着手。老师播放了一段录音??那是陈默在冥想舱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
>“谢谢你,听见我。”
孩子们齐声回应:“我们也听见你了。”
声音通过卫星传向太空。
国际空间站内,一名宇航员突然怔住。他望向地球,喃喃道:“我好像……听见了什么。”
同一时刻,火星探测车传回的数据出现异常波动。AI分析显示,在荒芜的红色平原上,某种规律性振动正持续发生,频率与《归舟曲》高度相似。
地球上,陈默站在海边,任浪花打湿裤脚。
他掏出一枚旧式录音机,按下播放键。
依旧是那段旋律。
风掠过耳畔,带着远方的回音。
他知道,这场旅程没有终点。
因为只要还有人心存希望,就会有人愿意倾听。
而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倾听,光,就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