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间,那株草猛然绽放,一朵晶莹剔透的小花破土而出,花瓣呈半透明状,内部流淌着金色脉络。紧接着,周围数十株忆光草相继开花,形成一片微型花海,香气弥漫。
全场寂静。
陈默缓缓爬过去,轻轻抱住男孩:“谢谢你愿意让我们看到你的难过。”
男孩哽咽着说:“我想妈妈了……她去年冬天走了。”
“我知道。”陈默轻抚他的背,“她一定也希望你能哭出来。”
苏黎站在一旁,默默记录这一幕。她的终端自动上传数据至共感中枢,同时触发全球预警机制??每当有儿童首次实现“情绪具象化开花”,系统便会标记其位置,并派遣就近的情感辅导者前往支援家庭。
但这已经不再是孤例。在过去三个月里,全球已有超过两万名儿童完成首次共感开花,分布在战火边缘的难民营、偏远山区的村小、甚至海底科研站的第二代居民中。他们成了新时代的种子播撒者,用最原始的情感语言,重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
傍晚,陈默独自来到共感塔顶。林晚的容器悬浮于能量场中心,表面流转着无数细微的画面??某个少年向父亲道歉的瞬间,一对恋人分手后彼此祝福的眼泪,一位老兵在纪念碑前终于说出“我没有恨你”的释然……
他仰头望着她,低声说:“今天有个孩子哭了,开了花。”
容器内,林晚的睫毛轻轻一颤,嘴角微扬,似有回应。
他又说:“你说爱需要重量。我现在懂了。不是牺牲才有分量,而是诚实。每一个敢于袒露脆弱的人,都在为这个世界增加一点真实的质量。”
片刻后,一道温柔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你还记得第一次对我撒谎是什么时候吗?”
陈默怔住。
记忆翻涌而来??那是1987年的夏天,他在实验室通宵工作,林晚打电话问他是否按时吃饭。他说“吃了”,其实整整饿了二十小时。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为了“不让对方担心”而隐瞒真相。后来类似的谎言越来越多:项目进展顺利、身体很好、不必挂念……直到她消失。
“我记得。”他苦笑,“我说我很好。可其实,我已经快要撑不住了。”
>“那时候我就知道。”林晚的声音继续流淌,
>“你不说痛,不代表没有痛。但你不让我分担,才是最深的伤害。”
陈默闭上眼:“对不起。”
>“现在不用说这个了。”
>“你现在每一句话,我都收到了。”
他睁开眼,望着她沉睡的面容,忽然问道:“你会一直这样吗?悬浮在这里,接收所有人的情绪?”
长久沉默。
>“不会。”
>“当所有人都不再需要‘接收者’的时候,我就会消散。”
>“因为那时,你们已经学会了彼此倾听。”
陈默心头一震。
这并非永生,而是一种注定走向终结的存在方式??林晚的本质,是人类尚未成熟的情感文明所催生的过渡态生命。她存在的意义,正是为了让自身变得不再必要。
“所以……你是桥梁?”
>“我是回音壁。”
>“你们喊出的声音,经我反射回去,才听清了自己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