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喜欢。李娇娘笑着道,“不需要那么多的地,因为只有九十五株小苗。”“明年就多起来了,庄里的空地,随便你种。”骆诚大方说道。李娇娘笑道,“今年先试种这么多,要是花开得多种子多,就扩大范围,这处庄外的山上坡地那儿种一些,临安城也种一些,后年,咱们在云和县也种一些。”……时间又过了一天,这一天的中午,骆诚和李娇娘收到了临安的来信。赵琮说,比赛的具体日子定下来了,就在五天后。庄上的事务和城中医馆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李娇娘便着手安排回临安的事宜。来的时候,是两辆马车带着几个人轻装前来,回去的时候,就比较麻烦了。除了来时的几个人,还多了骆福财和宗无极,以及西门飞,另外最重要的是,还有一百匹马。百匹马出行,需要公文,这一点,骆诚提前几天就找了越州知府。越州知府已经知道他的身份,骆诚带着大家回临安时,他还亲自来相送。今年临安城的春天,原本是极为平常的一个春天。但因为两个皇子的比试在春天进行,因而变得不平静起来。表面看着,临安城还和往年一样,臣子们按部就班的上朝,下朝。官员之家,也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百姓们都安安份份过着日子,宫里也太太平平的。但仔细去看,却又和往年不一样。平静的外表里,藏着暗流。因为大家都清楚得很,这一场比试之后,太子的人选就选出来了。站队哪一人,可关系着将来的仕途。不仅是官员们紧张,连宫里也紧张着。两个皇子的品性,完全的相反。赵玖的脾气不好,但对宫妃们却十分的客气着,出手也大方,时常送她们钱物。赵琮的脾气要好些,对人彬彬有礼,却从不和宫妃们私下来往。后宫的嫔妃们,纷纷揣测着,选哪个皇子为好。选赵玖,但他脾气不好,万一哪天触犯了他,被杀头可怎么办?赵玖心情不好就拿身边人出气的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选赵琮,这位说不准会将宫妃们全都潜散出宫。可出了宫,她们能上哪儿去?高宗好色,宫里十来岁的年轻宫妃,有数百人。加上宫女,有千余人了。这些人,不少都是贫苦之家的女儿,享受惯了宫里的锦衣玉食,大多不想离宫。官员们的想法,也和宫妃们差不多。赵琮品性端正,但为人太正直,秦家穆家这种掌权惯了的世家,十分担心赵琮上位后,会收敛官员的权势。这可不是他们所希望的。而赵玖,就能让他们放心不少。赵玖不够精明,进宫几年,连帝王术的毛皮都没有学会。这种人当皇帝,臣子们的日子,自然是好过些。但赵玖脾气不好,不高兴了,不管什么人,抓起鞭子就抽,丝毫不给人脸面。这又让大臣们忧心不已,担心这是个喜怒无常的人,将来伴君如伴虎。除了普通百姓,几乎所有人都在担心着皇子角逐的结果。断断续续病了几月的秦桧,这几天也大好了,能坐着轿子上朝,也能进内阁衙门里处理公文了。这一天下了早朝后,他在议事大殿外的小花园里,单独见了赵玖。“恩平郡王。”秦桧朝小皇子拱了拱手,并没有弯腰,淡淡喊着。赵玖有些怕他,“丞……丞相?有何事?”畏畏缩缩的样子,能当太子吗?秦桧心里生气。自己站队的人物,却是个废物,怎么不生气?“还有五天就要进行比试了,不知殿下准备得怎样了?”秦桧问道。比试的试题是三个。一是十万贯的钱,这个好办,恩平郡王的父亲还活着,家里不缺钱,这一方面,应该能完胜赵琮。赵琮只有一个大三岁的哥哥,而且爵位不高,家里没有什么钱。第二个试题是五千旦粮食,这是个重任务,听说赵琮根本没有完成,一粒粮食也没有筹集到。现在是春天,正青黄不接的时候,哪个地方的粮仓都不满,筹齐五千旦简直是不可能的事。这方面两人都败,谁也没赢谁。第三个试题才是角逐的关键。不光要筹齐百匹马的骑射队,还要训练有素进行马战。赵琮的马匹是骆诚安排的,听说还在越州城,由几个乡下汉子们训练着。而赵玖的百匹马,全是他从军中调出的战马,人也是军中之人。只要赵玖自己不是太差,那么第三个试题也是可以胜的。所以秦桧拦着赵玖,问他的骑射学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