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关于茶的故事
普洱,是在云楠的边界地带了。
离开的时候,李浔和李萌萌载着足足将近五万元的茶叶。
一路上李浔也跟李萌萌讲解不少关于普洱的知识。
本来他们还准备去普洱的生态园体验一番。
因为在普洱,有一个4A景区,可以体验采摘、萎凋、炒青、揉捻、压茶等等环节。
还可以了解一些关于古树茶与台地茶的区别。
也可以清楚的认知普洱茶和绿茶的生产工艺。
其中还记载着普洱茶的“黑”历史——七子饼、沱茶、357g的缘起等等。
但是综合考虑之下,还是放弃了。
主要是两人觉得,真想知道怎么制茶的话,应该真正的跟随茶农一起采茶制茶,而不是体验式的走马观花。
而关于茶的知识,那就更加简单了。
李浔再次祭出了无所不知的能力。
当然,这次的能力是用全新的智能检索能力。
李浔上次获得的能力之一,比起系统最初给的大全,要更加方便许多。
知识也不再是来自百度百科这种官方的知识。
而是精准检索到景区的知识。
于是李浔在跟李萌萌前往健水的路上,也跟她恶补了一番普洱茶的相关知识。
“在清代的雍正年间,云贵总督鄂尔泰在滇设茶叶局,统管云楠的茶叶贸易。”
“鄂尔泰勒令云楠各茶山顶级普洱茶由朝廷统一收购,挑选一流制茶师精制成饼,七饼一筐谓之七子饼茶,进贡朝廷。”
“此为有记载的,最早的七子饼茶进贡历史。”
李萌萌听着他说完,马上反应过来:“也就是我们买的最贵的那一叠茶饼?”
李浔看了看路线,确定没错才继续说道:“没错,那时候普洱茶没有生茶熟茶的区分,而到了近现代,因为一种技术的成熟才有的。”
“嗯?什么技术?”
“1973年的时候,国营琨明茶厂研制成功一种新的普洱茶快速发酵工艺,也就是人工渥堆发酵试制成功。”
“从那之后,普洱茶的制作出现了两大分支,一个是普洱生茶紧压的加工,一个是普洱熟茶的加工,当然,熟茶除了紧压茶,也是有散茶的……”
随着李浔的讲解,李萌萌对于普洱茶的认知正式到了略知一二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