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240章 微服私访(第1页)

第240章 微服私访(第1页)

周六,清晨。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办公室,也没有通知任何人,换上了一件半旧的夹克衫和一条洗得发白的裤子,脚上是一双普通的胶底鞋。这身打扮,是我让李卫国从他家里找来的,他说是他以前下地干活穿的。李卫国开着那辆旧吉普车,在县委大院门口接上我。看到我这身打扮,他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什么,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什么也没问。“卫国,今天咱们不去办公室。”我拉开车门坐进副驾驶,“你拉我到处转转,就去最偏远的村子,路最不好走的地方。”“好嘞,县长!”李卫国响亮地应了一声,发动了汽车。车子驶出县城,再次汇入那条熟悉的、颠簸的县级公路。这一次,我的心情与初来时截然不同。不再是旁观者的审视,而是带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迫切想要了解真相的渴望。我知道,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听汇报,永远无法触摸到这片土地最真实的脉搏。“卫国,你是本地人,你说说,咱们青云县,老百姓现在最盼着什么?最怨着什么?”我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依旧贫瘠的山野,开口问道。李卫国双手紧握方向盘,专注地看着坑洼的路面,沉默了一会儿,才闷声说:“县长,我一个大老粗,不懂啥大道理。但我觉得,老百姓盼的,无非是日子能过得好点。怨的……怨的恐怕就是这路太难走,东西运不出去,卖不上价;怨的是娃娃读书条件差,老师都留不住;怨的是有点啥事,找干部难,办了更难……”他的话很朴实,却像锤子一样敲在我心上。这和我看到的文件、听到的汇报,核心是吻合的,但来自一个普通司机之口,更显得真实和尖锐。“你觉得,咱们新来的这个县长,能行吗?”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又问了一句。李卫国从后视镜里飞快地瞥了我一眼,语气依旧实在:“县长,我说不好。但我觉得,您跟以前的领导……不太一样。您肯坐我这破车,肯穿这身衣服下来,肯听我瞎白话……就冲这个,我觉得您是想干事的。至于能不能干成……这青云县,难啊!”“难,才要干。”我轻轻说了一句,不再说话,目光投向远方。车子在一个岔路口拐下主路,驶上了一条更窄、更破的土路,几乎只能容一辆车通过。路两旁是陡峭的山坡和深涧。这就是通往最偏远的云山乡的路。颠簸了将近两个小时,前方出现了一个依山而建的小村落,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山坳里,大多是低矮的土坯房。村口一棵大槐树下,几个老人正在晒太阳,几个孩子在地上玩着泥巴。看到有吉普车进来,他们都好奇地望了过来。“就这儿吧,云岭村。”李卫国把车停在村口一块空地上。我和李卫国下了车。我让他在车上等着,自己一个人向村里走去。村民们看着我这个陌生的“外地人”(虽然穿着朴素,但气质还是与当地农民不同),目光中带着好奇和一丝警惕。我走到槐树下,掏出烟,给几位老人递过去,用尽量贴近本地的口音搭话:“老人家,晒太阳呢?”老人们迟疑地接过烟,打量着我。“后生,面生啊,不是咱这片的吧?来做啥哩?”“路过,讨碗水喝。”我笑了笑,在旁边一块石头上坐下,“咱这村子,看着挺安静啊。”“安静?穷安静!”一个牙齿快掉光的老汉吧嗒着没点的烟,叹了口气,“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喽,就剩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有这些娃。”“地里收成不好?”我问。“地?都是山坡地,石头多,土薄,种点苞谷都不够自己吃。”另一个老人接口道,“想养点猪啊鸡啊,路不好,贩子都不爱来收,卖不上价。”“村里没想想别的法子?比如种点果树?或者搞点养殖?”我引导着问。“想过啊!”第一个老汉提高了声音,“前年乡里还说帮我们联系种药材,后来也没信了。说是路不行,运不出来,成本太高。唉,没指望!”正说着,一个四十多岁、干部模样的人骑着辆破自行车过来了,看到我们,停了下来。“二叔公,你们在这干啥呢?这位是……”“王村长,这位是路过讨水喝的。”一个老人介绍道。原来这就是云岭村的村长,王长贵。他看起来还算精神,但眉宇间也带着一股愁色。我站起身,跟他握了握手:“王村长,你好。我姓林,从县里来的,随便看看。”“县里来的?”王长贵愣了一下,仔细看了看我,似乎觉得有些眼熟,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他可能只在电视上见过我模糊的形象)。“领导……您是哪个部门的?”“哦,我不是什么领导,就是个普通干部,下来调研调研。”我含糊其辞,“王村长,刚才听老人们说,咱们村这路是个大问题啊。”一提路,王长贵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愁苦之色更浓:“可不是嘛!领导,您也看到了,这路是人走的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里有点山货特产都运不出去!娃娃上学更是受罪,得走十几里山路到乡里!我们多次向乡里、县里反映,可每次都说没钱,研究研究,这一研究就没了下文!我们老百姓的心,都等凉了!”他的语气里充满了无奈和抱怨。我默默地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就是最基层的声音,最真实的民意。“除了路,村里还有啥难处?”我又问。“难处多了!”王长贵掰着手指头数,“吃水困难,得上山挑;学校就一个代课老师,娃们都快放羊了;卫生室也没有,看个病得跑到乡里……哪一样不要钱?可村集体一分钱收入都没有,全靠上面转移支付那点钱,够干啥?”我在村里转了转,看了那所谓的“学校”——一间漏风的土坯房;看了村民挑水的那口快要干涸的老井;踩着那泥泞不堪、垃圾遍地的村路……这一切,比任何工作报告都更具冲击力。青云县之“穷”,之“废”,在这些偏远的村落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离开云岭村时,我的心情异常沉重。坐在颠簸的吉普车里,我看着窗外那些在贫瘠土地上艰难求生的面庞,看着那些渴望改变的眼神,我知道,我肩上的担子,比想象中还要重。微服私访,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找回初心,为了让自己时刻牢记——“为官一任”这四个字,最终要落在这些最普通、最底层的百姓身上。他们的期盼,就是我这任县长,最大的责任和动力。:()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