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瑶和顾红叶都死了。
熊熊的火海把汀奴王的宫殿焚烧成一摊灰烬,玉瑶和敌人同归于尽。顾红叶被凤小云下了剧毒致死,死前给了温济舟一把酷似寒冰刀的短刀。
温济舟口吐鲜血,怀中揣着顾红叶临死前交给他的汀奴国布防图和毒药图,还有那把短刀,他一刻也不敢耽误。
布防图上面写着,汀奴王已经连夜布军,准备夜袭沧元,日子就是这三天,温济舟完全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这张布防图,北洲百姓将会度过怎样一个恐怖的屠杀夜。
但这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他得赶紧把图纸送出去,天望城此时江湖人遍地,守军也不知是何情况,真要打起来,那些江湖人跑得比谁都快。
温济舟紧紧地盯着运送粮草的士兵,他得挑一个汀奴兵假冒,混出城去。
显然,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必须得找到一个够格的替罪羊,起码,不能比他矮。
温济舟绞杀了一个遗落下来的汀奴士兵,他和另几个人要一同出城运送粮草,温济舟趁着夜色,打算出城。
汀奴预备明夜奇袭,准备过多,人来人往,城门守卫松懈,正是浑水摸鱼的好时候。
顾红叶将出城令牌偷给了他,温济舟方才所杀的,正是带队的士兵。
此时城门口进进出出,粮草装备紧急,检查不算仔细,他带着身后的粮草小队,用了顾红叶给他的的出城令牌,明晃晃地走出了汀奴国的城门。
等到后面的官兵意识过来不对劲,温济舟已经施了轻功,跑得无影无踪。
温济舟没有走大路,他不是傻子,他现在才知道玉瑶的智慧,大路上全是汀奴人的眼线,一呼百应,道路虽然又好走又平坦,但只要你被发现,立马就能被抓走。
温济舟按着玉瑶带他走的小路返回,直奔天望城。
天望城内。
天望城守军遍地,据说,四皇子连夜书信皇上,要增派援兵前来镇守,随时准备迎击汀奴。
柳锦如再三阻拦,她总觉得现在过来就是被人当炮灰的,但身边那几个小伙伴,还是连拖带拽把她拉了过来,一群人暗时到了天望城,这座北洲的边城。
这一次,她要见的人是天望城的定边大将军,潘铮骨。
潘铮骨的爹潘裘明是先帝的大将,几十年前,潘裘明将军受不了汀奴人的长期侵扰,揭杆起义,组织北洲骁勇之士组成了望京军,将汀奴人赶回了天望城以北,换来了北洲许多年的安宁。
潘裘明虽然自己起义,但是对内、对沧元国,一向以臣子自称,虽然皇上有心防备他们,但是没办法,北洲毕竟是沧元人的土地,不能放弃,那就依靠潘家一脉守卫这片疆土。
到了潘铮骨这一代,沧元国力衰微,还有一些文臣日日上书,希望多加提防北洲刁民悍将。
于是朝廷就对北洲的军队和百姓更加防范,军备物资是不敢给的,资金也不过多支持,颇有放弃北洲的感觉。
于是乎,北洲兵力、民生样样不足,敌人汀奴人却蒸蒸日上,随时准备要挑衅一番,导致北洲人人自危。
潘铮骨此人脑子灵活,他近几年竟然违背他爹的恨敌意愿,跟汀奴人做起生意来,但也正因如此,天望城的百姓日子才不至于艰难无比,才有个活路。
但是此举引来平京城诸多儒士文臣的口舌,更加坐实他要造反这一子虚乌有的事情。
柳锦如对此肯定是早有耳闻,天下,朝廷,就没有她不知道的事情,更何况这样的能人,柳锦如一向敬仰,早想一见。
天望城街上,随处可见带着帷帽面具,或是拿着玉刀宝剑之士,他们穿着不同门派的院服,有的在街上表演原地喷火,有的在街上舞剑,房檐上坐满了饮酒弹琴的江湖人,还有一些人直接盘腿而坐,在地上调动内气,这样的场景,平京城是闻所未闻的。
平京城的江湖人,只敢在九洲客栈一带多加走动,就算有出没的时候,也是戴着帷帽或是面具,绝不会如此光明正大地大规模活动。
百姓街上尚且如此,九洲客栈更不必谈,北洲的九洲客栈,像是饱经风雪洗礼后的残余之物,破旧不堪,不同于平京城的高楼,这里只有三层大小,可就这样三层的大小,却足足容纳了九个洲的江湖人。
门口守着一男一女两个青面人,这里没有不让平京城那样不让武器入内的限制,柳锦如回头,和腾那个活宝,一路上没停止过喧嚣,
“哇,师傅你快看,他会喷火!”
“师傅师傅!她舞剑也太帅了!”
“师傅,那人的斧头比我的脑袋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