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290章 此行有求於人(第1页)

第290章 此行有求於人(第1页)

“哈哈哈,你啊!”

“太子,比起你父皇,终究还是嫩了些!”

“不过不怪你,这招你父皇用得太频繁了!”

“不光是我,怕是朝中不少老臣都早已免疫了!”

胡大老爷大笑著点破,却让朱元璋父子略显窘迫。

朱元璋瞪了胡大老爷一眼,暗怪他不留情面,却也未多言。毕竟,他们此行有求於人。

朱標很快调整神色,丝毫不在意方才的尷尬。

手段老套又如何?被识破又如何?只要目的达成,这点小事不值一提。

他恢復往日从容,正色道:

“伯父,此事令父皇与我日夜难安,只因我们错看了那些番邦。”

“南边小国不足为虑,但道衍派去的人发现,海上远道而来的外邦人非同寻常。”

“他们竟已拥有比我大明更精良的火器!”

“此等居心叵测之徒,岂能放任?”

“火器,必须由大明独占!”

“即便他人研製,也必须逊於大明!”

“否则,將来大明將士的性命,岂非要白白牺牲?”

朱標言辞恳切,愤慨激昂。

胡大老爷却听得直摇头,看了看朱標,又瞥向沉默却深以为然的朱元璋。

“你们父子当真这么想?”

“此处无外人,跟我说句真心话,真是如此?”

朱標或许尚未察觉,但朱元璋见胡惟庸神色凝重,当即浑身紧绷。

原本慵懒斜倚的他猛然直起身子,倾身向前急道:“惟庸,莫非此事暗藏凶险?还是你瞧出了什么玄机?“

“咱们如今可是血脉至亲,你断不能有所隱瞒!“

胡惟庸闻言挑眉:“何曾说过要瞒你们?我反覆询问的不过是——你们是否真愿倾尽全力扭转乾坤?即便要付出惨痛代价也在所不惜?“

朱元璋喉结滚动,与太子交换眼神后,抓挠著后颈嘆道:“这些日子我们父子寢食难安。若番邦商贾能携火器越洋而来,他日战船压境又当如何?“

“想到子孙后代可能直面此劫,咱这心里就跟油煎似的!“

老朱猛然攥紧拳头,指节发出爆响:“工部、都督府、水师。。。。。。这些衙门定要伤筋动骨。但就算掀翻天,咱也要把这事办成!“

“绝不能让后世子孙骂咱这个老祖宗没尽到本分!“

听完朱元璋剖白,胡惟庸竟一时语塞。此刻的老朱让他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共鸣。

往日他总以穿越者的优越感指点江山:斥其农民眼界误国,讽其恨极官吏而施政乖张,嫌其嗜杀致朝纲紊乱。。。。。。

可此刻他必须承认,作为开国之君,朱元璋那份为子孙披荆斩棘的赤诚毋庸置疑。即便某些举措因时代局限適得其反,但那份呕心沥血的担当——

胡惟庸凝视著眼前这位帝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正如朱元璋所言,此事牵涉甚广,远非训练工匠仿製火炮那般简单。

若不建立完善的工匠培养、晋升与研发体系,日后火器研製岂能全仰仗胡大老爷亲力亲为?即便火器得以问世,军制亦需隨之革新。如今的卫所兵制,如何支撑这支依赖后勤、强调专业训练的火器部队?

暂且搁置卫所与军制之议,水师又当如何?专业的舰船设计、战船研发与製造,无一不是浩大工程。诸多事务交织,必然凸显一个根本问题——国库空虚!

更准確地说,是財政收入不足。因此,税制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打破士族免税的特权,推行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及商税改革。粗略盘算至此,胡大老爷已觉心惊。此举將触动多少利益?地主、士族自不必提,单是军制与工匠体系的变革,便是在挑战千年积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