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老爷懒得理会门房,负手径直往里走。
胡荣紧隨其后,一把推开那门房,厉声喝道:
“滚远点!赶紧通报你家知府,我家老爷到了!”
“没眼力的东西,也配当门房?”
骂骂咧咧地赶走门房,胡荣匆匆跟上胡大老爷。
那门房这才惊觉来者不善,慌忙进去稟报。
等孙铭阳领著眾属官匆忙穿戴整齐赶到正堂时,胡大老爷已坐在知府位上翻阅案头公文。
这些都是各县近日呈报的琐事及政务申请,並非机密。
可胡大老爷略一翻看,便察觉端倪——
这些下属县,对孙铭阳这知府,似乎颇为轻视。
瞧瞧,上报的数据不痛不痒,分明是糊弄了事!
后世他早已见识过各地样百出的经济数据造假,虚报的、瞒报的,手法千奇百怪。
结合他从前为官多年的阅歷,对这类猫腻可谓洞若观火。
再从那些呈报的公文来看,格式规范、措辞恭敬却透著一股公事公办的疏离感。
显然,孙铭阳压根没能收服治下各县官员的心。
见此情形,胡大老爷对孙铭阳的评价又降低了几分。
难怪会被商人牵著鼻子走,这驭下之术实在拙劣。
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投其所好……
这些官场基本功都不具备,混成这般境地也不意外。
看来这种翰林院出来的老学究,还是適合待在清閒衙门!
既然孙铭阳不堪大用,胡大老爷也懒得费心。
横竖不需要此人效力。
不过觉得他放错了位置罢了。
至於其他?
胡大老爷又不是他长辈,何必多管閒事?
与苏州府眾官员寒暄宴饮过后,此行公务便算完结。
原本惴惴不安的当地属官们,见胡大老爷全无提携孙铭阳之意,顿时放下心头大石。
无他——
这位爷实在太嚇人!
莫说京官自带三分威势的潜规则。
单是胡大老爷的名头,谁还计较什么品级高低?
满朝皆知这位是皇上的老兄弟,那些官职都是皇上硬塞给不愿做官的他。
自辞去丞相后,这位爷连教坊司主事都当过。
换作旁人,早被视为奇耻大辱。
可谁不明白?这就是胡大老爷图个乐子,掛著官衔吃喝玩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