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眼下是私下交谈,自然不能用那套说辞。
真要那么说,这话题就没法继续了。
胡大老爷的话虽然刺耳,却是实情。
一旁的朱標倒不觉得胡大老爷说得有什么错。
甚至,这番话更合他的想法。
朱元璋的思维源於农户和行伍,行事作风也带著那股子劲儿。
可朱標不同。
他自幼被当作储君培养,思考方式更像个政客,凡事权衡利弊。
此刻,他就觉得胡大老爷的话很对自己的胃口。
“伯父,那您认为,日后官员俸禄该提高?”
胡大老爷毫不犹豫地点头。
“太子说得对!”
“治国理政,讲究堂堂正正。”
“像你爹这样,纯属强人所难。”
“俸禄微薄,逼著人过清苦日子,还得卖命干活,这不合常理。”
“就算是寻常百姓听了,也会觉得不妥。”
“官职说到底,不过是个差事。”
“可若是反过来呢?”
“光明正大地提高俸禄,让人吃饱穿暖,甚至过得体面。”
“主家给了丰厚待遇,要求严格些,也是理所应当。”
“这事可以摆在檯面上谈。”
“你情我愿,岂不更好?”
朱標笑著点头,神色极为赞同。
“伯父所言极是,我也是这么想的。”
“只是眼下朝廷钱粮吃紧,这才显得吝嗇了些。”
“伯父不必忧虑,此事侄儿铭记於心,待与父皇商议妥当后,必先调整俸禄標准。”
胡大老爷漫不经心地頷首。
“此议仅供参详,具体如何实施,还请圣上与殿下自行定夺。”
“如今番邦外交司与傅友德船队皆在源源不断为大明创收,何须吝嗇这些许开支。”
“许多官员实则与佃农无异,只求勤恳做事换取俸禄养养家小。”
“若逼得他们不得不鋌而走险,届时与朱家便是彻底离德离心。”
“故而此事,还望二位慎重斟酌。”
朱元璋始终沉默聆听。
此刻忽然抬首凝视胡大老爷,沉声问道:“惟庸之意,可是提高俸禄后便可从严约束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