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刘琦站起身,走到悬挂的江夏舆图前,手指轻点在夏口位置:“吾经过这几日深思后,决定将江夏郡治从安陆迁至夏口。”
“郡治迁徙,事关乎重大,郡府一应文书往来、官署搬迁、人员安置,皆非易事,吾便交由你这位江夏主簿全权统筹办理。”
习珍所领主簿一职,本就是郡府要员,掌文书簿籍,协理政务,正好是对口。
而刘琦迁郡治这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且与诸葛亮、庞统商议良久后做下的决定。
夏口地处汉水与长江交汇处,扼守水陆要冲,北上可直抵襄阳,顺江而下则可直取江东,实乃战略要地。
反观安陆,偏居涢水,既不利于水师调度,又远离日后经略江东的战场。
更重要的是,安陆乃江夏世家传统势力范围,将郡治迁至这座新收复的夏口城。
到时,刘琦既可以摆脱地方豪强的掣肘,又能依托这座天然良港,打造一个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军政中心。
而如今刘琦将迁治这等涉及全郡格局的要务全权交托,既是对习珍能力的认可,更是将他真正纳入心腹之列的明确信号。
那些往来文书需要习珍审核用印,各级官署搬迁要习珍协调调度,官员家眷安置更需习珍妥善安排,这每一项都是考验,也都是机遇。
习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当即肃容应道:“主公明鉴!夏口确为郡治上选,属下必竭尽全力,尽快完成迁治事宜。”
刘琦微微颔首,目光在习珍身上停留片刻,温声道:“善。你既已明白其中关窍,那便即日去处理。”
闻言,习珍深深一揖:“属下告退。”
言毕,习珍保持着躬身的姿态,后退三步,这才转身离去。
走出府门后,习珍立刻对候在门外的随从低声吩咐:“速传书回江陵,让族中立即准备犒劳军士所需的美酒、肉食,连夜运至夏口!”
“同时再请郡府各位曹吏,即刻至衙署议事!”
说罢习珍快步走向官署,身影很快消失在街角转角。
待习珍退下,刘琦书房内重归寂静。
端坐在案几后的刘琦并未急着处置案头堆积的文书,而是目光沉静地望向窗外渐沉的夕阳,指节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叩击。
此刻刘琦独坐沉思,正是在权衡此战过后,该如何对属下论功行赏。
刘琦脑海中掠过一张张面孔:黄忠阵前斩将,赵云血战擒敌,甘宁冲锋陷阵,周仓死守城门…还有那些新附的吕范、蒋钦等人。
每个人的功绩、资历、乃至性情,都在刘琦心中反复权衡。
既要酬其功劳,亦要顾及军中平衡。
这般千头万绪涌上心头,一时间竟让刘琦感到一阵头痛,刘琦不禁以指节揉按着太阳穴。
这份令人头痛的差事,本可寻人分担。
以诸葛亮之才,定能给出公允之策,那个在另一个时空里执掌残局、北伐中原的卧龙,最是明白如何平衡各方。
但刘琦却不想唤来,因为刘琦深知,赏罚之权,乃人主之器,决不可旁落。
此刻摒退左右,独自权衡,正是要确保这份权柄的纯粹。
刘琦就是要让所有臣属都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功过评定与前程命运,最终只取决于刘琦他一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