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但是他的专辑由他主导,我当时主要是配合。”
“所以和g-dragon的关系亲近吗?”
lia顿了顿:“嗯,前辈对我很照顾。合作的过程中从他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不管是专业知识上,还是生活上。”
“啊——我也想和g-dragon学习,”柳熙烈佯装羡慕,表情浮夸,“他已经很久没来了,委屈。”
lia瞪了一下眼睛。
这个前辈。。。。。。好像有点奇怪。
观众又是一阵笑。
“最近你在《kpopstar》的表现也很亮眼。”柳熙烈翻了翻手里的卡片,“是作为节目音乐团队的一员参与的吗?”
“是的,最开始只是负责编曲工作,后来因为人手紧张,也参与了一些选手指导。”
“其中有一首歌,好像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柳熙烈语调放缓,“网上有说是‘共同创作’、也有说是‘署名风波’。”
观众席安静下来。
这是提纲里就沟通好的问题。
她不能推翻“共同创作”的说法,但可以换种方式回应。
lia笑意不变,不疾不徐:
“嗯,我理解外界的讨论。音乐创作从来不是绝对的,它是很多声音交叠的过程。即使是同一个素材,不同人处理,也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我觉得这也是音乐迷人的地方。这次来,是想让大家听听我眼中这首歌的模样。”
柳熙烈接腔:“今天你会带来它的——”
“重新编写版本。基于原来的旋律,给大家呈现我的版本。”
柳熙烈点头:“我们非常期待。”
。。。。。。
现场灯光稍作调整,伴奏麦被推上舞台,移到lia前方。
她坐在钢琴前,指尖落在琴键上。灯光洒在她的肩头,勾勒出半明半暗的光影。
她已经很久没唱歌了。
为了这次表演,她特意重新上了两节声乐课。
声带条件和技巧会随着使用者的怠惰而退化,但好在,今天的重点不是她的声音。
她开口,嗓音沉静,被麦克风放大到录制现场的每一个角落。
她的词、她的曲、她的演奏、她的声音——
像某种虔诚的祭祀仪式,信众和真主,都是她自己。
观众席沉静下来,象是被某种无形的情绪牵引着。
这首曲子最初的模样,她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回忆起来——
不是在网络上掀起风波、被反复讨论的《恋人》。
它不再属于争议,而是干净、清楚、完整地属于舞台上的她。
最后一个音落下。
她指尖停在键盘上几秒,然后缓缓松开。
掌声响起,热烈又绵长。
《写生簿》的观众向来诚实。他们为音乐而来,也只为音乐本身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