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往村子里再走了一会儿,赵周南说:“村子里没有旅馆,戴记者这段时间都寄宿在村长家,我们得先找到村长。”
“村长家有什么特征?”王叔问。
赵周南回忆:“我记得新闻社的资料里写他家养猪。”
王叔:“养猪的人家应该不多,我们去找有猪棚的。”
夜深人静,家家户户都房门紧闭,只是没有人活动的迹象。
透过窗户看里面的陈设昏暗,都是一些日常家居和农用品,经过的几户偶有几家是有电视机和电冰箱的,只是款式都很古老,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淘汰的产品。
就在三个人又要经过一家房子的时候,余无忧突然说:“等等——”
她的目光挪向房子的窗户:“这里面有人。”
王叔趴到窗口仔细看了看,没看到人。
赵周南知道余无忧闻到了属于人类的思想嗅觉,所以才判定里面有人。悄声问余无忧:“他是什么人?”
余无忧:“他的思想味道很稚嫩,好像是一个小孩——他想现在想要从后门逃走!”
王叔说:“你俩守着前门,我去后门堵他。”
王叔走后,赵周南看了眼大门上的锁:“余余,这锁不对。如果是里面的人防贼,应该是从里面上锁才对,可是这道锁是在外面上锁的,也就是说,里面的人其实是被人锁住了。”
余无忧皱眉:“你是说这小孩是被人关着了?”
“嗯。”赵周南说,“他很有可能是被拐卖的。”
这是一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村子,经济落后,多数村民思想守旧,往往对生儿育女有强烈的朴素的观念,而这一类村子容易成为拐卖的重灾区。
王叔说:“后门没锁,很容易打开,我们进去看看。”
三人一前一后进入老房子,房子其实一共两层,上面一层用木头板隔出来,下面是生活区,有桌椅板凳和厨房灶台。
眼前的场景像是开启了八十年代的古早电视剧,虽然破旧但房主在努力维持干净整洁。
王叔四处打量说:“没想到现在还有这样的老房子,盘口村还没有脱贫致富。”
余无忧压低声音说:“他躲在灶台下。”
赵周南示意王叔,王叔蹑手蹑脚地朝着灶台走去,王叔一口气拿起灶台上的铁锅,只见下头灶洞里露出一双黑漆漆的眼睛。
“别抓我,我是外面来的,我不是村子里的……”小男孩呜咽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着求饶。
“小朋友,我们不是坏人,你先出来吧。”王叔伸手要去拉他,可是小男孩继续躲着他。
余无忧说:“王叔,换我来吧。”
王叔让开。
小男孩见到一个漂漂亮亮的小姐姐,果然放松很多。
余无忧说:“小朋友,我们真的不是坏人。”
赵周南:……和王叔的台词有什么区别?
小男孩惴惴不安地看着余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