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儒略没提“殖民合法化”,只说“居住权”,比上次李明探得的诉求收敛了些,看来西夷确实在试探。
他没插话,只静静听着,连艾儒略语气里的犹豫都没放过。
接下来。
双方进行了坦率的交流,充分交换了意见。
之后几日。
王德化跟着杨弘备,又分别见了西班牙使者贝纳维德斯与荷兰使者迪亚兹。
贝纳维德斯没再提“通婚”,只反复强调“马尼拉与漳州、泉州的航线更近,若开放这两处口岸,白银与货物的周转会更快”。
还隐晦地表示“西班牙可提供美洲的玉米,作为通商的‘礼物’”。
迪亚兹则更直接,虽没敢提“割让澎湖”,却坚持“厦门、金门的地理位置更适合作为贸易中转站”。
并且希望在澎湖如葡萄牙一般,拥有居住权。
还说“荷兰的造船技术领先,若能合作,可帮大明改良战船”。
每一次谈判,王德化都一字不落地记着。
西夷的诉求确实比上次“温和”了些,那些触及底线的“割地、通婚”没再提起,转而聚焦在通商口岸、关税、船数上,还隐隐透出“用技术、作物换便利”的意思。
可越是这样,王德化越不敢掉以轻心。
西夷这般“让步”,到底是真的服软,还是想先稳住大明,再图后续?
待几轮谈判结束,杨弘备看着记录,面露难色:
“王公公,西夷虽没再提过分要求,可开放其他口岸、降低关税的诉求,依旧超出了陛下的底线,咱们也不敢擅自答应啊。”
王德化点点头,将自己记录的册子拿出来,与杨弘备的核对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才说道:
“此事确实不是你我能定的。我这就将谈判的详情整理好,入宫面圣,请陛下决断。”
他心里清楚,这些看似“温和”的诉求背后,依旧藏着西夷的贪婪。
开放广州、漳州,便是想靠近江南的丝绸、瓷器产地,降低成本。
改良战船,怕是想摸清大明水师的底细。
这些,都得让陛下亲自判断。
当日午后,王德化便带着两份记录册,快马加鞭赶回皇宫。
此刻的大明皇帝朱由校,正在批阅着奏疏。
“陛下,王德化回来了!”
殿外传来魏朝的轻声禀报。
朱由校放下朱笔,指尖在奏折上轻轻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让他进来。”
不多时,王德化便快步走进暖阁。
他进门后,连忙跪倒在地。
行礼之后,这太监便双手高举着两份泛黄的记录册,声音带着几分急促:
“启禀皇爷,臣已将与西夷谈判的详情记录在册,请陛下过目!”
“起来吧,不必多礼。”
朱由校示意魏朝接过册子,目光落在王德化微汗的额头上。
“看你这般模样,路上没少赶吧?先喝口茶,慢慢说。”
王德化起身,一脸恭谨的接过魏朝递来的茶盏,抿了一口热茶,才定了定神:
“奴婢不敢耽搁,谈判一结束,便即刻赶回宫。
西夷此次的诉求,比上次李主事探得的,收敛了不少。”
朱由校已经翻开了记录册,开始看里面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