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皇明 > 第401章 休沐复政商技双兴(第3页)

第401章 休沐复政商技双兴(第3页)

“对了,那些西夷,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之流,近来频频通过使臣递话,想与我大明正式通商,元辅的看法如何?”

方从哲闻言,随即抬起头,眼神中带着几分谨慎,缓缓开口:

“陛下,老臣以为,西夷乃化外蛮夷,不通礼仪,不晓纲常,岂能与我大明平等通商?”

说罢,他悄悄抬眼观察朱由校的神色。

见帝王脸上无怒色,只是静静听着,才稍稍放下心,继续说道:

“我大明自太祖皇帝起,便是天朝上国,四方藩国皆以朝贡为名,方能与我朝贸易。

若与西夷通商,不设朝贡之礼,恐被天下视作‘以夷变夏’,坏了我大明的体统,动摇民心根基啊。”

他语气愈发恳切:

“更何况,这些西夷向来贪婪。他们若无朝贡资格,又拒绝称臣,不愿纳入我大明的朝贡体系,凭什么与我们做生意?

老臣听闻,那葡萄牙人早已占据了澳门,名为‘借居’,实则与割据无异。

若再许他们正式通商,他日必生觊觎之心,难保不会像倭寇那般,觊觎我沿海领土!”

提及倭寇,方从哲的声音沉了几分:

“再者,一旦放开沿海通商,商贾往来繁盛,难免鱼龙混杂。

昔日嘉靖年间的倭乱,便是因海禁松弛、奸商勾结倭寇而起,那一次,朝廷了多少军饷,死了多少将士,才将乱局平定?

如今若重蹈覆辙,辽东战事未平,西南又有奢崇明异动,朝廷哪里还有精力应对沿海的乱事?”

一番话下来,方从哲几乎将“反对通商”的理由说尽,从“天朝上国体面”到“领土安全”,再到“倭寇隐患”,每一条都紧扣传统治国理念,句句都想劝朱由校打消通商的念头。

朱由校始终没有打断他,待方从哲说完,才缓缓开口。

“元辅所言,皆是祖制旧理,可如今的局面,已非太祖、成祖之时可比了。”

他抬手指了指案角一份不起眼的奏报:

“这份是福建巡抚递来的密折,上面写着,福建、广东沿海的百姓,早已通过吕宋、马六甲等中转站,与西夷私下贸易。

用我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换取他们从美洲运来的白银,一年下来,走私的规模不下百万两。

这些财富,都落入了商贾、海盗的腰包,朝廷却分文未得,反而要耗费军饷去查禁走私,这难道是长久之计?”

方从哲闻言一怔,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

他虽知晓沿海有走私,却不知规模竟如此之大。

朱由校继续说道:“至于倭寇,元辅怕是还不知道,如今的倭国,已不是嘉靖年间那般混乱。

德川幕府掌权后,厉行闭关锁国,严禁倭人出海,连过往的商船都要严加盘查,所谓‘倭寇’,早已不成气候。”

“更何况,昔日东南倭乱,十之八九是沿海百姓因海禁断绝生路,才被逼着与少数真倭勾结。

若朝廷能开放通商,给百姓一条活路,又何愁倭乱再起?”

“至于‘以夷变夏’……”

朱由校轻轻笑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

“若我大明当真有天朝上国的底气,便该有‘以夏代夷’的魄力,而非怕与西夷接触。

他们的火器或许有些门道,他们的航海术或许有些可取之处,可论礼仪、论文化、论治国之道,他们远不及我大明。

与他们通商,不仅能收税充盈国库,更能借机了解他们的虚实,学习他们的长处,何乐而不为?”

方从哲听得心惊。

陛下对“通商”的看法竟如此“出格”,甚至要“学习西夷长处”。

他刚想开口反驳,却见朱由校的目光陡然变得凝重。

“元辅,你以为,我们不和他们通商,将百姓迁入内地,他们就会善罢甘休吗?”

朱由校的声音沉了下来。

“朕收到消息,荷兰人已在南洋集结船只,他们不满足于与民间走私,更想强行占据我大明的澎湖列岛,以此为据点,逼迫朝廷开放通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