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驱使这块巨大的陆地板块漂流到镇蛮城附近的安全区域,至少需要五十年。
五十年!
这个数字让他心头沉重。
即便如今大周疆域已经在主动收缩,负担减小,但要以一已之力。
长时间维持如此庞大的护罩,对抗永无止境的虚空侵蚀,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他的帝元和精神力终有耗尽之时。
必须找到支撑下去的方法。
迁移在惨烈而有序地进行著,
每一年,都有边缘区域的百姓被成功迁入核心疆域,
每完成一个区域的迁移,江昭明便会狠下心来。
引动天地法则,將那一片已然空无一人的土地,从主板块上切割下来,丟弃於虚空之中。
看著一块块熟悉的故土分离、崩解、被虚空吞噬,无数大周子民泪流满面,心中充满了悲愴。
但他们都明百,这是为了生存必须付出的代价。
收缩防线,减轻负担,才能坚持得更久。
为了增强国力,提振气运,江昭明接连颁布旨意。
“即日起,开放所有基础武库,凡大周子民,无论男女老幼,皆需修习《基础锻体诀》,各地设武堂,择优传授更高深功法,全民习武,以强种魂。”
“颁布《育民令》:凡新生子女,皆赐灵米百斤,赐安魂符一枚,多生多育者,家庭赋税减半,父母可获得进入圣武堂外围区域修炼的资格。”
“鼓励创新:凡能改进农具、法器、阵法,或创出实用新神通者,不论出身,重赏,优异者可面圣,得陛下亲授。”
一系列政策强力推行下去,配合圣武堂的时间优势,效果显著。
大量平民开始习武,虽然大多资质普通,但基数庞大,总能有天才涌现。
人口在政策的刺激和相对稳定的核心区域环境下,开始缓慢回升。
尤其是圣武堂,不仅培养军队,也开始有限度地对民间天才开放,为大周源源不断地製造著神通境、甚至万象境的新血。
技术的革新也在生存压力下进发。
有人改进了聚灵阵,使其在虚空环境下效率更高。
有人结合炼器与农术,创造了可在室內高效生產灵谷的“暖玉棚”。
更有军中將校在圣武堂幻境中,结合实战,创出了数种適合小队在狭窄区域对抗强大异族的合击战阵。
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匯聚在一起,如同溪流匯入江河。
让大周原本因剥离洞天而暴跌的气运,开始止住颓势,並缓慢却坚定地回升。
同时,江昭明並未隱瞒真相通过各地官员和说书人,大周百姓都知道了自己家园面临的绝境。
知道了皇帝陛下和眾多强者正在如何艰难地支撑,知道了那尊可怕的半神存在。
绝望之后,往往能进发出最强大的凝聚力。
一种悲壮而又不屈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对自身人族身份的认同,对“大周”这个共同体的归属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陛下万岁!大周不灭!”
“人族永不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