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个过程还是会让人那么受益。
为了留在这里,会逼着自己长出羽毛生出翅膀,成为自己的Superman。
为了跑赢对手,会在格子里间里孤军奋战,刀光剑影,誓不低头。
为拿出一个方案,为解决一个需求,为搞定一个Bug,与自己死磕到底,决战于巅。
最终,我爱上那种张力,那种韧劲,那种紧张感,那种能对自己下狠手的过瘾和痛快。
自此,拥有一份枪林弹雨咬紧牙关之后,终能立身笃定的自持。
04
今年春节过后,公司一个实习半年的女孩辞职。
她很努力也很有潜质,但家人坚持要求回老家。原因不外乎两点:
一,买不上房子。
二,找不着对象。
很简单,却无比现实。
我能理解她的妥协。
这世间,这尘世,怕与痛、愁与忧,困顿与焦虑,无奈与畏惧,每一天都在每个人身上上演。
离开的不是逃兵。
留下的也不是英雄。
那只是每个人甘苦自知的选择。每一种选择背后,都意味着告别与适应,都意味着代价与承担。
我们唯一拥有的只有现在。
我们唯一能做的唯有建设好这些现在,将它攒成最好的未来。
那夜读到一段文字:
因为在一个城市缺乏根脉,所以漂们往往更孤独。他们缺乏发小、哥们儿、好一点的能有几个大学同学,差一点的就只有工作认识的利益之交,更因为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等重要的亲缘关系,那些看上去混得不错的漂们,也很难为家乡父老谋得一张在大医院的床位,或者为没有当地户口的孩子寻一个不错的学校。也正因为这样的漂泊感,让他们比任何人都努力,通过个人奋斗去获得本地人才有的资源,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他和他们漂泊的城市充满荣光。
泪流满面。
那些一往无前,那些破釜沉舟,那些暗夜里刻骨的绝望,那些被嘲笑过的倔强,也许都是我们心中另一种英雄主义。
正是因为经受磨难和历练,我们才更有勇气,站在自我独立的选择里,让荆棘开出花。我们才更加珍视,每一次小步的前进每一份细碎的所得,铺陈成人生林林总总的小确幸。
昨天翻看日历,陌然发现,9月9日这一天,距离我当年背起行李异地求学、真正成为一个异乡人的那一刻,整整过去了19年。
我全部的青春,我所有的努力,都完好地、无悔地留在了这19年间。
它如此宝贵,从未浪费。
此刻,37岁的我,在经历过离群索居的低谷绝望之后,在体会过踽踽独行的无助挫败之后,在感受过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惶然凄楚之后,走在人流如织的街头,穿过鳞次栉比的高楼,对着那片天海,对自己说:
“既然这么高成本地活着,便更不能辜负了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