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找到林昭的时候,已是三日后的午后。小院里,林昭坐在木凳上,手握一根竹竿,鱼线垂入池中。他穿着普通的青衫,身侧摊开一本《论语》,整个人安静得像是与世隔绝。微风吹过,书页轻轻翻动,他纹丝不动。赵恒站在院门口,看着眼前这个悠闲垂钓的少年,心里泛起一丝疑惑。数日前,这少年还在公堂上与京官针锋相对,在密室中布下惊天棋局。如今却如此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林兄。”赵恒压下心中杂念,脚步放轻地走进院子。林昭没有回头,目光依旧落在水面的浮漂上,只淡淡地说了一个字:“坐。”赵恒在他身旁坐下,从怀里取出一沓文书,放在一旁的石凳上。“京里的圣旨和各方反应,我都带来了。”他顿了顿。“冯大人高升为正四品左佥都御史,老师也得了从三品的加封和便宜行事的权力。兴业司的头三批蜂窝煤已经送往北地,兵部开了五十万两的军械凭条。”说到这里,赵恒的声音里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兴奋。“还有马料饼,军中几位宿将亲自派人来验,当场就签了百万斤的订单!定国公府的名号,这次算是在军中重新立起来了。”赵恒说得起劲,可林昭只是偶尔应一声“嗯”,目光始终没离开过那根浮漂。见他如此平静,赵恒渐渐收起了兴奋,转而皱起眉头。“林兄,三皇子在荆州折了陆沉这枚棋子,怕是不会善罢甘休。还有陛下那边,赏赐如此之轻,态度暧昧不明…我担心这局面维持不了多久。”池塘水面平静如镜,浮漂纹丝不动。林昭终于收回目光,转头看向赵恒,脸上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赵兄。”他指了指手中的鱼竿,“你说,钓鱼最重要的是什么?”赵恒愣了一下,想了想道:“耐心?”林昭摇摇头:“是懂得收放。”“钓鱼的诀窍,在于什么时候放线,什么时候收线。”林昭的声音很轻。“蜂窝煤是线,军用马料饼是饵,兴业司的章程是钩。现在,线已经放出去了,饵也撒下去了。”“那些闻到腥味的鱼儿,会自己凑过来咬钩。三皇子要分一杯羹,其他皇子也不会放过,朝堂上的各方势力都会盯上这块肥肉。”林昭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笑意:“他们会争,会斗,会把这池水搅得越来越浑。而我只需要坐在这里,安安静静地读书,等着线被他们一寸寸拉紧。”“等他们斗得筋疲力尽时…”“便是收线之时。”赵恒怔怔地看着他,一时说不出话来。他并非看不出林昭的布局——献策、立司、分利,每一步都在撬动京城的利益格局。但真正让他心惊的,不是这份谋划本身,而是眼前这个十一岁的少年,竟能如此从容地将这盘棋推到这一步。那些在官场沉浮数十年的老狐狸,恐怕都做不到如此举重若轻。赵恒看着林昭那张清秀的脸,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少年变得陌生起来。那张面孔下,藏着的究竟是怎样的心思?就在赵恒心神激荡,以为林昭接下来会说出更加惊世骇俗的谋划时,林昭却忽然站了起来。他拍了拍青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动作随意而自然。那双仿佛能洞穿人心的眸子,此刻也恢复了少年应有的清澈。“走吧。”林昭开口,语气平淡,“别聊这些虚无缥缈的天下大事了。”他转头看向赵恒,脸上甚至带上了一丝属于学子的认真。“乡试的考题范围已经由学政衙门下发了,陪我对一对经义。比起那些八字没一撇的事情,我现在更关心《春秋》的三种注解,哪一个才是今科主考官的偏好。”赵恒站起身,神色郑重了几分:“林兄,定国公府这条线,我会盯紧了。京城那边若有动静,我第一时间知会你。”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有一点我想提醒你。三皇子那边,陆沉虽然跪了,但绝不会真心归附。这条线迟早会出问题。”林昭笑了笑,没有多言,只是拎起鱼竿往回走。赵恒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百感交集。带着满心的震撼与思索,赵恒离开了小院。他来时意气风发,走时却步履沉重,仿佛肩上扛起了一座无形的大山。小院重归寂静。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洒下,将庭院里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慵懒的金色。林昭回到池塘边的木凳上,重新坐下。手中的书卷是《春秋谷梁传》,目光落在书页上,似乎已完全沉浸在古奥的经义之中。微风拂过,吹动他额前几缕柔软的发丝,也吹皱了一池清水。一切都显得那么寻常,那么静谧。然而,林昭合上书卷的瞬间,目光平静地扫过院落。寻常人眼中的午后静谧,在他眼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檐下蛛丝的震颤频率异常,墙角青苔的生长方向有细微偏移,甚至连空气中的尘埃流动,都透着几分不同寻常。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有人在看着他。已经三天了。林昭没有抬头,甚至连眼皮都没有动一下。他知道对方是谁。能有这般敛息匿踪的本事,又能对自己这个刚刚被皇帝轻赏的秀才产生兴趣的,除了那位高居九重天、心思难测的昭武帝,还能有谁?这是皇帝的眼睛。林昭的嘴角,勾起一个无人察觉的弧度。很好。鱼饵撒下去,最先被惊动的,果然是这池塘里最大的一条鱼。虽然他只是派了条小虾米过来探路。……飞檐之上,黑衣人陈七一动不动地趴伏着,身体与屋脊的阴影完美融为一体。他手中握着一管小儿手臂粗细的铜管,名为窥天镜,乃是司天监耗费巨资为影卫特制,能将数百步外的景象拉至眼前。他是影卫庚字组的甲等校尉,奉陛下密旨,前来荆州观察一个名叫林昭的十一岁少年。来之前,他看过所有相关的奏报。无论是冯清山的惊叹,还是陆沉的恐惧,都将这个少年描绘成一个近乎妖孽的存在。算无遗策,搅动风云,以荆州为棋盘,撬动天下大局。陈七本以为,自己将会看到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密会,一次次暗流汹涌的交锋。然而,三天了。他手中的记录册上,写满的却是让他自己都感到古怪的内容。“寅时四刻,目标起床,洗漱,用早饭,一碗白粥,两个肉包。”“辰时初,于院中诵读《春秋》,计一个时辰。”“巳时,于书房临摹颜氏字帖,计一百二十字,无一疏漏。”“午时,午饭,小憩。”“未时,与定国公府赵恒对弈,期间闲谈经义,论及微言大义,无异常。”“酉时,晚饭,而后灯下夜读,至亥时方歇。”……日复一日,单调得如同寺庙里的暮鼓晨钟。陈七盯着窥天镜中那个安静读书的少年,眉头微皱。三天来,林昭的作息规律得像刻在石碑上的刻度,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让人起疑。可越是这样,陈七越觉得不对劲。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能有这样的自律?还是说…这本身就是做给人看的?陈七翻开记录册,在最新一页写下一行字:“目标警觉性极高,疑似已察觉监视。建议更换观察方式。”写完这行字,陈七抬起头,再次将窥天镜对准小院。镜中,林昭依旧坐在池塘边,手中翻动着书页。午后的阳光洒在他身上,少年的侧脸平静而专注,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他和手中那本《春秋》。陈七盯着这张脸看了许久,最终在心里叹了口气。作为影卫,他最相信自己的眼睛。可现在,他的眼睛看到的一切,都在告诉他,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少年。但他的直觉,那在无数次生死边缘磨砺出的直觉,却在疯狂地警告他:眼前这个少年,远比看上去的要危险得多。:()我靠双眼!从寒门到权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