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卫彬几乎是刚刚进院子,老远就看到许平洋竟然带着全体班子成员在一楼的大厅门口等着自己。
赫然是一副摆开阵仗,欢迎他得胜归来的架势。
见状黎卫彬哪里还能慢悠悠地晃荡,立马大步流星地上了台阶跟为首的许平洋握了握手。
“书记言重了。”
“这次去黄江,之所以能顺利谈成诸多合作项目,说到底还是有赖于您跟市委的大力支持,我就是个跑腿的嘛。”
闻言许平洋乐呵呵地笑了笑,显然对黎卫彬这种不贪功,知进退的态度有极大的认可。
实事求是地说,就像此前黎卫彬自己推测的情况一样,其实许平洋也很清楚他跟黎卫彬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分歧和矛盾,更多的是理念和思路的争端。
作为雄踞九原市多年的一把手,又是漠北的本地人,许平洋在如何推动九原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想法其实是偏向于比较保守的。
他个人更愿意在稳定九原市整体局面的情况下,通过重点突破,依次推进的方式来改善九原市的经济发展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而且说实话,就民生工作而言,许平洋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心思。
他们这一代的干部,其实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过惯了苦日子,自然不会贸然搞什么大水漫灌。
然而时代终究还是变了。
过苦日子,搞忆苦思甜,歌颂奉献而不平衡获得的想法己经不适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了。
相比之下。
黎卫彬的工作理念不仅仅更为激进,而且也很看重民生问题的发展。
仅仅是从这段时间的工作来看,他这位黎市长就是典型的改革派做法。
主张对九原市的干部人事和政府工作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在发展的问题上拔高经济发展的比重,更强调提升民生问题的整改力度。
两人在这种思路上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产生矛盾是必然的,但是归根结底,工作的目标一致。
而这也是此次许平洋支持黎卫彬在产业布局和引入合作方面有所动作的主要原因。
毕竟不管路子如何。
发展是一定要的。
他许平洋翻过年就己经59了。
人生也好,仕途也罢,都没有回头路可言。
临退之前,稳定局势既是他个人的需要,也是讲正治的需要。
但是在讲正治的同时,他其实并不介意,甚至并不反对黎卫彬对九原市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相比于他们南方人那种在改革和发展上面的冲劲,北方人在思想上还是过于懒散了一些,而且官本位,人情关系的思想也更重。
……
“我看情况不容乐观啊。”
“好在你这一次去黄江总算是没有白跑一趟,否则我看这一次我们九原市还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