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读了《魁本》会说话,读了《正训》会读书。”
“你若能将这本书通识,去了县学,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多谢族长教悔”,王善真心实意地行了一礼。
他锐意学武,不代表会轻视文化知识。
一个文盲,是读不懂武功秘籍的,更不要说弄懂其中的隐语暗语,三教典故。
古代王朝的知识传递,比起网络时代,实在封闭太多。
一本书的价格,不比吃一副益血散便宜。
王勇哥教的这些,都是能让他的子孙在这王庄乡维持地位的知识。
如此毫无保留的传授,就算是为了王善将来回报宗族,也让人感动。
“还是和前几日一样,你先带回去读,有什么不懂,明日来请教。”
老头子心情极好,哼着曲子目送王善离去。
他早年不是没有尝试开设族学,可惜乡人困于生计,也不能理解他劝学的用心,结果不了了之。
而王善不仅好学,而且会学。教一个聪明的学生带来的成就感,比教一群狗蛋铁柱强得多。
“早起行桩,读书”
“下午行桩,读书,练字”
“晚上行桩,喝药,行桩。”
“一天十遍桩,强壮又健康。”
从县城回来后的日子,规律又充实,王善抓紧农闲的空窗期,如饥似渴地提升自己。
也就只有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时候,他能稍微放松一会儿。
回到家,朱茂荣已经在做手擀面,放在往年,这是收麦子时才吃得到的稀罕东西。
但如今为了小叔子习武,朱大嫂都快习惯一天三顿了。
吃得好睡得好,人比起之前也精神了许多。
眼看离开饭还有点时间,王善擦干手上的汗,把《洪武正训》摊开。
“我大夏太祖高皇帝,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
“自即位以来,制礼乐,定法制,改衣冠,别章服,正纲常,明上下,尽复先王之旧,使民晓然知有礼义,莫敢犯分而挠法。”
“今编篡成册,以宣谕教化。”
啧啧,好大的气魄。
自穿越以来,王善没少听人念叨这位大夏太祖,心中其实也很是好奇。
不过往日都是乡野之谈,今天好不容易得到官方正本,正打算继续往下翻,忽然听到屋外有人呼喊,隐约还有小孩的声音。
王善把书包好出门,就见一个头上裹孝布的年轻,手里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女童。
那的眼神本来在头顶的“义夫”牌匾上,见他出来,不由一愣。
片刻后,方才试探着道:
“四哥儿?”
这一声唤起了脑海中的许多记忆,王善脑海里的身影和眼前人重叠,下意识叫出声:
“赵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