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王善以前觉得王勇哥能当族长是因为“德高望重”,却没有细想过对方的“德高望重”是怎么来的。
方才的一番话,才让他真正反应过来,从太祖皇帝的年代活到今天,这份资历是无可替代的。
前世因为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让许多老年人半辈子积累的经验失去了用武之地,甚至会因为不懂移动支付,连买菜都成了困难。
可是今生不同。
在类似于古代封建社会的大夏王朝,王勇哥这种“五朝老人”,其积累的经验和见闻可谓弥足珍贵。
正如对方所说,开国时太祖皇帝还能以《大诰》普法,王勇哥的父亲甚至借此发家。
但越往后,伴随利益分割完毕,阶级固化,知识和暴力就越发为上层所封锁,甚至会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
王善仔细回忆过往,果然发现,但凡有乡民争讼,皆是老族长出面。
或者代写状纸,或者当场辩明是非,乡人无不敬服。
乡贤在大夏的基层治理当中,的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直白点说,在这穷乡僻壤,能够背诵《大诰》的王勇哥已经算高级知识分子了!
“王善,此事老夫不会逼你。”
“若你愿意一试,那过几日去县城见知县,老夫无论如何也要为你,为咱们王庄乡争来一个名额。”
“到时候家里的田,我自然会让乡亲们打理,你在县学习武便没有后顾之忧。”
“但是”,王勇哥特意加重了语气。
“你去了县学,就得明白,你不是为自己一个人习武。”
“家族和个人,荣辱与共。我希望你成材,希望日后老夫不在了,还有人能和林有德扳手腕。”
“这份担子,是很沉的。”
“虽说人活一世只求问心无愧,老夫也相信以你的勤奋,一定会拼尽全力。”
“但如果不能学有所成,乡亲们也一定会议论纷纷。”
“到时候,一块牌匾能为你遮挡多少,我说不好。”
王勇哥言辞恳切,直白得近乎冒犯了。
人捧得越高,摔得就越惨。
而比起造神,人们更热衷于将人拉下神坛。
王善完全可以想象,以前段时间王刚和村民们表现出来的、对习武的偏见,若是得知自己进入县学,会引发怎样的轩然大波。
靠着前世网络时代吃瓜的经历,他都能猜到,一旦自己练武练不出个什么名堂,到时候流言的反噬必然会让他名声扫地。
至少,一个“王庄乡的罪人”是跑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