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着麦田百步远的地方,王善和王进相对而立。
铁生和木生一边弯腰割麦,一边悄悄侧眼偷瞧。
“教头,这半个多月,多谢您的教导。”
王善弯腰鞠躬,真心实意。
虽然两人不是真的师徒,但作为拿钱办事的教头,王进这段日子不可谓不尽心竭力。
除了通背拳的桩功和拳法,更宝贵的是对方在三晋走镖的许多见闻。
不仅开拓了王善的眼界,增进了对大夏的认识,也越发坚定了他练武的决心。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罢了。”
王进托起王善的双臂,神情复杂。
到底是走南闯北的老人,几日前对王勇哥的一番话,如今他回过味来,已经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王善去县城,对镖局来说既可以收一个好手,又能借“义夫”涨一波名气,当然是大好事。
可是对于王庄乡来说,好处在什么地方呢?
趟子手押镖南北奔波,能多结识一些江湖人,多挣一点分红银子,多闯一点名头,可这些对于地方宗族来说,意义不大。
而且,走镖是可能会死人的。
人没了,前期的投入岂不就白费?
王庄乡不是驼峰乡那种大村,人力物力都很紧张。
何况对于一族之长来说,一个失败的决策太影响威信了。
王勇哥有这样的勇气吗?
‘为镖局招人的事,只怕是泡汤了。’
‘就不知王族长对于王善,到底是抱什么打算?
王进浮想联翩,却不多嘴,只是道:
“临走之前,再把桩功拳法打一遍给我看吧。”
王善知道对方是要指点的意思,依言而行。
拔顶抗项,发力目张;两肩抱拢,三折九扣。
外紧内松,张弛有度,二十四式桩功和摇山拳法在王善手中,流畅写意地施展开来。
如此两刻钟过后,王善浑身冒汗,热流行径全身,最后汇聚在胸口。
半个多月前,这股气还只如发丝一般,隐隐约约,时有时无。
如今却是已经象钢针一般,在桩功配合下,切实地游走周身,一点点壮大着气血。
“炉火纯青,没有一点错漏。”
“看来你这些日子,真是一刻不曾放松。”
“罢了接下来我这些话,你听得进去多少算多少。”
王进面带惊叹,收回放在王善胸口的手,感知到对方的进步和勤奋,终于还是没忍住。
“王善,镖局重规矩,除了总镖头无人有权传授破关法。”
“我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趟子手,当不成提携你的贵人,但这不代表习武就没路了。”
“县城里的武馆,开门收徒,有教无类,只要你给银子,就肯教东西。”
王善心中一动,“破关法也教?”
“这就是我要说的重点”,王进神色严肃起来。
“你若要进武馆,只去何、吕、张三家拳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