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疆域广阔,有两京一十三布政司。
晋中布政司东边挨着北直隶顺天府,按理来说该是个沾光的好地方。
可事实上,这里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连绵纵横的山峦将这里分隔成晋北、晋中、晋南三块,故而又称三晋之地。
浑源县隶属于晋北大同府,旁边就挨着号称“人天北柱”的玄岳山脉。
土地贫瘠稀少,逼得农夫们不得不精耕细作,以求能多收些麦子,好养活一家老小。
五月下旬,天气越发热了,王善一路回家,能看到不少农夫敞开胸襟、担着水桶走在回家路上。
汗水一颗颗从面颊的沟壑流过黢黑脖子,落进胸膛,被灰土染成泥色。
“诶,那不是王家四小子吗?”
“谁?王恶?”
“啥王恶,人家叫王善,咱们能有水浇地,还全靠了人家呢。”
“这倒是,甭管他以前多浑,咱们今年的收成,王善可有一份功劳在里头”
王善瞧见几个农夫交头接耳,听不清对方说了些什么,只是路过的时候,那几人都挤出一抹笑容,和他打了个招呼。
这可不太寻常。
想当初王善一双砂锅大的拳头,从村头打到村尾,从王庄打到驼峰,凶名无人不知。
那时节别说打招呼,村民们远远看见他就自觉绕路了。
不夸张地说,除了嫂娘朱茂荣,王善在村里打一逛,一天连三句话都说不上。
但这回不一样了。
如果说土地庄稼是农夫的命,那掌握了水源,就等于握住了农夫的命根子。
五月底麦子抽穗灌浆,是用水最多的时候。
这时候不让庄稼喝饱水,六月麦子成熟的时候,就只能收获一堆干瘪的麦壳。
而驼峰乡在通利渠的上游,王庄乡等几个乡在下游,理论上可以商量大家用水的时间,互惠互利。
甚至以前也有官府出面,要求自下而往上使水,先下游、后中游、最后上游。
可惜,水渠供水,自上而下是水性,自下而上是人性。
浑源县几个乡的农民都知道,通利渠用水一直是走水性,不通人性。
制度再好,也要有人遵守。仗着和典史刘有光的姻亲,驼峰乡霸林有德哪里会把其他村子看在眼里?
因此每年到了夏天浇地的时候,往往就会演变成几个村子的械斗,不闹出人命很难收场。
王善上辈子看过一则新闻,沿海的两个村庄,因为争水累积血仇,双方各自祖训“老死不相往来,姻缘永不相结“,恩怨纠葛近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