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 第八百六十二章 下海上(第3页)

第八百六十二章 下海上(第3页)

而在自身的眼界与工厂的活力之上。

就跟咱们的部队一样,单纯依靠指挥员能打,是远远不够的。

规章能够跟上发展的速度,才能真正彰显企业的活力。

许多工厂受制于冗员,这也是不尽然的。

单位之中的冗员,一个恐怕就要顶得上三五个工人了。

拿着近百的工资待遇,做着喝茶看报的老爷营生,许多人看不过眼的。

我觉着李怀德的考核细则,下一步就该在单位推进的。

与其让他们呆坐喝茶看报,不如给市场增加一些活力。

与那些实在没饭辙而选择从商的人相比,他们还是有相当优势的。

无论在眼界跟知识上,还是对条文的理解上,他们比普通人都是有很大优势的。

现在正是变局的时候,不趁着现在解决将来的问题,将来遇上了这种问题,就没法解决了。”

听贤婿展开之后,杜老爹这边眉头一展,趁变局解决将来的问题,这话就切中要点了。

风停雨歇之后,冗员过多,人浮于事也是个问题。

许多闲着的人,也确实是裹挟力量中的一员,精简,不是想不到,而是涉及到的问题更多。

听到贤婿长痛不如短痛的说法,杜老爹这边的念头,也就一下坚定了。

冗员身后就是冗费,如今许多地方修路的钱都拿不出来,这也不是什么瞎话。

至于贤婿所说,企业的路不在三产之上,这点也正是杜老爹等人正在面对的问题。

许多问题,对李胜利跟杜老爹都是一样的,问题避免不了,无非需要找一个更合理的解决方式。

路是一定要走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就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借鉴了。

而李胜利这边,就是有从结果到过程的推演,许多事,无非事后的诸葛亮,更加高瞻远瞩一些。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不是一句虚话的,在这,李胜利的经验,作用就相当大了。

就跟南边娄氏企业的试点一样,如今都是在层层保护的关口附近开展的。

说句难听点的,虽说那边以后的经济体量不小,但现如今,小几十亿美刀,差不多也就到了容量瓶颈了。

除了娄氏企业的十大产业,其他的产业,几乎都是短平快的加工业,或是说轻工业。

商品外销的同时,也会有相当部分的产品内销。

如今有外资跟港资的,也不止关口一地,但实际的状况都被限制住了。

就跟松下等岛上企业一样,过高的产品力,对公家厂子的冲击力太高,倒春寒开始之后,已经被限制省外的销售了。

这种现状,在李胜利看来也不是坏事,总要给公家单位一个喘气的机会。

别的不说,从手表、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这类原始的三大件,到现在电视、冰箱、洗衣机,新的三大件。

市场的需求就是天量的,一两年之内,进口连带生产线的满负荷运转,也让岛上企业,看到了十亿人大市场的潜力所在。

而公家单位的转型,也在进行之中,引进国外产线,这边才刚刚提上日程。

肖凤执掌的骄阳国际,已经在国外打包了几百条,电视、冰箱、洗衣机的老旧生产线。

这也让许多人的尝试落在了空处,因为骄阳国际的运转,是靠资本来推动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