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抉择,李胜利也是无能为力的,杜老爹那边也是一样。
抉择权,全在李怀德的手里。
人让他上去,也不会捧上去之后弄死他,无非给他个说了不算的闲职而已。
这种程度的博弈,也不是要卸磨杀驴的,说句来去自由还是要的。
李胜利跟杜老爹这边,也没必要因为这个打击报复谁,都是自己的选择,这点自由,李怀德还是有的。
“我明白了,这是分化手段。
好险,我都已经动心了!”
抉择,对李怀德而言,其实不难。
如果老李一直是正职,这事儿也就真的难了。
做惯了副职的老李,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就跟石钢的老周似的,进一机部的机会多的是,人为什么霸住了石钢就不撒手。
跟石钢的话语权相比,部里也真不是什么香饽饽。
进部里还是将轧钢厂发展成石钢那样的十万人大厂,成就也是完全不同的。
在工业口打混了半辈子的老李,在这上面,可比李胜利这边的认知更加清晰。
不说轧钢厂的三辆车,就说冯茜那边的大轿车。
仅是这一辆车,就能让轧钢厂成为一个十万人的大厂。
这也是李怀德最近学习得来的,国外大厂,一年产车几百万辆。
如今国内新上的外资车厂,产线的定位也在十万辆左右。
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产业,去了部里肯定是冷板凳坐穿。
在轧钢厂,难虽说是难了一点,但只要有面前这位轧钢厂的子弟支持,十万人的大厂,可能也就三五年的事。
三五年之后,他老李还能再干十年的,介时携十万人大厂为助力,进军部里,即便是冷板凳,也是可以开口说话的冷板凳。
“这路可不好走。
现在上去了,以后就是荣休。
不走,可是步步艰难险阻的。
现如今的限产缩量,还没有真正执行。
一旦执行,也不是一两年之内的事。
即便咱们有外来原油的路子,但市场的缺口更大。
现在是要推行不许私人买车。
万一,限制车辆生产呢?”
到了这种程度,李胜利也摸不透老李的心思了。
跟他说的一样,不上进,一步进了部里,差不多就是荣休。
上进,也不定有想象之中的结果,轧钢厂是个变数,津门的物资公司也是个变数。
有些时候风头一时一变,现在是功劳,将来是罪责。
就跟杜娇阳那边的两快飞地一样,发展之后,谁还会记着现在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