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吧!”
朱辅煷只觉得累了。
休息了两日,他就一大早起床,赶赴东暖阁学堂。
宦官领路,拐了一圈抵达。
东暖阁实际上是乾清宫的偏殿,分割成了数个房间,不同学龄的皇子皇孙们入学。
最年长的,乃是十六岁的皇二十二子徐王。
就学的皇子规模达到了十二人。
皇孙中,朱辅煷见到了太子嫡长子,大明未来的接班人:朱辅炚。
同样的辈分,稀有的名字,使得其身份与众不同。
“大哥!”朱辅炚倒是热情地行礼,带动了几个小弟们同样如此。
朱辅煷在第三代中排行老大,自然而然拥有不凡的地位,朱辅炚排第二。
但他并不是傻子,客气道:“二弟无须多礼,你我兄弟客气就见外了!!”
言罢,二人前后坐罢,讨论起了学堂事。
朱辅炚则兴致盎然道:“上午是文学课,基本是读书认字,背诵诗词,掌握句读。”
“午后则轻松些,或是骑射,或是下棋一类的……”
作为老学生,朱辅炚倒是一清二楚。
“用不了几日,大哥你就会适应的。”
下午放了课,朱辅炚带着这这位大哥去了宫墙附近:“大哥,宫里有只橘红色的肥猫,就住在这缝里。”
朱辅煷为之一笑,真把自己当小孩了,我可十二岁了。
但他还是一道逗猫起来,这是难得的兄弟玩耍。
抱着肥猫,朱辅炚则轻声道:“待到了休息其日,我带你去看赛马,斗鸡,那可是真有趣……”
就这么着,不消半个月,秦王世子就学会了看戏斗鸡,了会京城子弟的玩耍。
……
北海总督府,前哨镇。
为了开发偌大的瀚海地区,北海总督府以一两百里为间隔,建立起了一个个的哨站,定居百户左右百姓。
同时,又因为猎物,木材等资源,使得哨站变成了一个个小商贸点,逐步发展。
前哨镇,之前是前哨营,后来随着人丁的增多就变成了前哨镇,如今常住人口达到两千余人,是瀚海第一大镇。
北海总督府在此设立巡检,进行管辖。
章程从床榻上起来,感受着榻上的余温,整个人打了个哆嗦。
他抬目一瞧,一个褐色长发的罗刹女子,高鼻深眸,正在塞着柴火,煮着铁锅中的饭食。
几块鹿肉,一锅土豆,外加锅边的贴饼,就是二人的今天的伙食了。
女人埋首在铁锅前,微微凸起的肚子就显得平坦,但章程却知道,这里面是他的种。
这几年来,随着前哨镇的发展,自然而然就与之前定居的罗刹人起了冲突,胜多败少,不少的罗刹人被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