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是第二章了,别漏了前面一章)新封的宁王持有传国玉玺……这事迅速在唐国传开,朝野震惊之余,也是暗暗窃喜:难道宁王真的上承天命、有真龙之质?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甚至质疑玉玺是假的,但宁王既然敢在自己的册封典礼上给各国使臣传看,那必定是有把握的。诸国之中,出仕过后晋的老臣们还活着,都曾见过这枚玉玺,是真是假还是能一眼分辨的。有传国玉玺作为引子,宁王的各种传闻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成了街谈巷议的焦点。有人说她一夜屠尽洛京权贵,长街血夜让人闻风丧胆,连魏王都死在她的手中。虽然朝廷已经驳斥辟谣,但魏王一直没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人说她下一步要洗刷先辈的耻辱,夺回失落的江东十四州。就因为她在宴席间的一句“不能仰人鼻息”,现在长江以北的大周守军枕戈待旦、风声鹤唳。还有人说她要跟北燕太后结盟,平分中原河山、打造女主天下。这又被一群迂腐守旧之人大骂牝鸡司晨,国将不国。与宁王的顺风顺水、光芒万丈相比,大周王朝却显得时运不济,仿佛走了背字一般。因为郭无为之死,西路军孤悬一方,如今要想撤回,只能从团柏谷硬闯。有了北燕军队的增援,梁国在团泊谷的压力大减,大周军队被堵住了回返的道路,两军发生激烈交锋,最后大周的西路军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却是死伤惨重。局势变化如此迅速,这时候再谈什么攻占晋阳已经毫无意义,反而应该另派一路大军前去拦截北燕追兵,以防他们趁胜杀到璐州,直入黄河中原地区。皇帝派去了关南兵马都监李汉超。他长期镇守关南,以勇悍和善治边防着称。李汉超不仅善攻,更是善守。他在救出被围周军后,果断占据险要,断后阻击了北燕追兵。北燕大军因为粮食辎重转运不上,不能久战在外,最终还是退兵了。皇帝临危不乱,调配得宜,终于将这一场滔天兵灾扼杀在萌芽之中。但他却是面色沉重,毫无欢喜之意。武德使彭知信传来消息:经过他们的调查,王全斌等人贪墨财物粮饷,暴虐残杀蜀地军民,一切罪状全部属实。但有人在暗中支持叛军,策动方彦、全师雄起兵作乱,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这双翻云弄雨的无形大手,除了李琰,没有第二个人选。皇帝看着手头的奏报,不禁冷笑出声,随后长长的叹了口气。跟随他已久的王继恩却听出了其中的不祥杀意。“枢密院的意见是什么?”御前秉笔学士窦仪如实禀报道:“枢密院也认为应当严惩,但如今平乱是当务之急,应该先让他们戴罪立功。”皇帝直接把奏折扔到他脚下,“抱薪救火,只会越烧越旺。”“蜀地百姓原本就对他们恨之入骨,现在靠他们来平叛?是想激得剩下的人都参与叛乱?”“朕不缺这几个人才,也不指着他们戴罪立功!”皇帝眉宇间闪过雷霆之怒,终于做了决定:“将王全斌等二十三人全部缉拿回京,蜀地平叛之事交由邵然一人负责!”窦仪有些诧异:邵然的资历尚浅,没想到皇帝却这般委以重任。他没有再问,直接秉笔拟旨。等窦仪退下后,皇帝又开始看下舆图,他的心中升起新的隐忧。从后梁到他的大周,一直以来都是尽量避免被南北夹击,这是一个基本国策。现如今,北边跟北燕梁国联军的激战尚未平息;西南面,原本平定的巴蜀又起了叛乱。在他统治下的大周王朝军力强盛,硬是支撑住了两线作战。但若是李琰真的攻占江东十四州,那大周王朝就不得不进行三线作战了。到那时就是狼烟四起,满目疮痍,连国库那边调拨的粮饷都会难以为继。她是真的要洗刷父辈的耻辱,还是虚晃一枪,另有所图?皇帝盯着舆图,心头已经有了另外一个答案。“来人……传旨给吴越王钱元瓘!”窦仪匆匆的跑了进来,另取一卷开始拟旨。“用八百里加急转告他:李琰将于近期对吴越国动手。让他至少撑上七天,我大周会派兵去救!”窦仪被惊得愣在当场,笔尖斗大的墨点落到纸卷上。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一招李琰已经用得十分娴熟。她表现出一副要攻打江东十四州的模样,实则却是想除掉吴越国这个心腹大患。多年来,吴越国一直秉持着“事大主义”,将自己置于中原王朝藩属的地位。无论是后梁、后唐、后晋还是大周,吴越国都愿做它的鹰犬和爪牙,借着中原王朝的威权,震慑唐国闽国等强邻。跟它直接接壤的是唐国。太湖流域、苏州、常州等富庶之地,是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在漫长的争夺中,吴越国一直处于劣势。但每次唐国强盛起来,要入主中原或是反抗霸主,吴越国总是在他腹背之地作乱,等唐国腾出手来要教训他,中原王朝的援兵又到了。,!如此往复数次,吴越国成了唐国背上的那根芒刺顽疾。李琰若是对中原有所野望,就必须先拔出这根刺。水路是唐国发挥其优势的唯一通道。正常的进攻路线是从金陵出发,顺长江东下,在京口转入江南河,而后向东南方向进攻。但李琰这次用了奇兵,准备走海路迂回:水师从长江口或杭州湾北岸出海,沿海南下,直接进入杭州湾。这一线路绕过吴越在太湖流域的坚固防线,直捣黄龙,瞬间扭转战局。但奇兵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杭州湾的海水,在午夜呈现出一种沉郁的墨蓝。海风带着咸腥气,吹拂着船头那面玄底王旗,发出猎猎声响。李琰一身轻甲,外罩一件深色斗篷。她身后,是五十艘经过精挑细选的“海鹘”快船。船上没有装载沉重的拍竿与攻城器械,只有蓄势待发的精锐跳荡手和引火之物。“殿下,已能望见盐官镇的灯塔。”船长压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紧张与兴奋。李琰抬眼望去,能看见吴越国海岸线上一点微弱灯火。吴越国所有注意力,都在西线,在太湖沿岸,在她那支由老将率领、大张旗鼓做出主攻姿态的陆军身上。谁会想到,她会亲率一支偏师,从这被视为天堑的海上,如匕首般直插吴越国的腹地?“传令,熄灭火把,降半帆,依计行事。”她的命令简洁而冰冷,融入海风中。庞大的船队如同暗夜中游弋的巨鲸群,悄无声息地逼近海岸。这是她为吴越,也为北方的洛京,精心准备的一课。唯有以攻代守,打出唐国的威风,才能在这虎狼环伺的乱世,争得一线生机。:()玉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