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轧钢厂大礼堂。
人山人海,红旗招展。
礼堂的正上方,掛著一条巨大的、红底黄字的横幅。
——“热烈庆祝我厂攻克技术难关暨来昊昆同志表彰大会”。
那字,写得龙飞凤舞,充满了时代的气息。
礼堂里,坐满了黑压压的人头。
全厂上万名工人,除了必要留守岗位的,几乎全都到齐了。
他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脸上带著兴奋和好奇,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就是那个来昊昆,一个人,就把那台苏联老大哥的机器给修好了!”
“何止是修好啊!我听车间的人说,修好以后,那机器的精度,比刚出厂的时候还高!”
“我的乖乖,真的假的?那小子不是食堂主任吗?怎么还会修机器?”
“谁知道呢,这叫真人不露相!我跟你说,我那天在食堂,亲眼看见了,那傢伙,邪门得很!”
在无数道或崇拜、或嫉妒、或羡慕的目光中。
来昊昆穿著一身崭新的、笔挺的蓝色工装,胸口戴著一朵大红,坐在了主席台的第一排。
他的身边,是厂长杨卫国,和副厂长李怀德。
那待遇,跟厂里的劳动模范,平起平坐。
大会,在雄壮的《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声中,正式开始。
杨卫国走上发言台,清了清嗓子,脸上红光满面。
“同志们!”
本书首发读好书上101看书网,101????????????。??????超靠谱,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了整个礼堂。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是为了表彰一位同志!”
“一位我们厂自己的、从工人队伍里成长起来的、火线加入组织的、年轻的技术天才!”
“他,就是来昊昆同志!”
台下,响起了一片雷鸣般的掌声。
杨卫国慷慨激昂地,讲述了三天前,来昊昆是如何力挽狂澜,以一己之力,修復了那台精密鏜床的“英雄事跡”。
他把来昊昆,塑造成了一个有理想、有技术、肯钻研、不畏艰难的新时代工人的典范。
是全厂工人学习的榜样!
紧接著,李怀德也上台,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著重强调了,自己是如何“慧眼识珠”,从人民群眾中,发现了来昊昆这颗“蒙尘的明珠”。
说得自己,跟伯乐似的。
来昊昆坐在台下,听著这些官样文章,脸上掛著得体的微笑,心里,却毫无波澜。
他知道,这些,都只是前戏。
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果然,领导们发言完毕后,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
“下面,我宣布,厂里对来昊昆同志的奖励决定!”
杨卫国的声音,再次响起,充满了力量。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