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有劳了。”
裴文忠躬身行礼,郑重地退了出去,心中已是波澜壮阔。
堂内,只剩下陆明渊一人。
他重新回到书案前,摊开一张空白的奏疏,亲手研墨。
今夜,他要写的这份奏折,至关重要。
它不仅是对温州大捷的总结,更是他撬动整个东南抗倭格局,乃至影响大乾国策的开始。
烛火下,少年伏案疾书,笔走龙蛇。
奏折之中,他首先详细奏报了肃清温州海域的战果,歼敌几何,俘虏几何,缴获船只、兵甲、粮草无数。
他将邓玉堂等一干将领的浴血奋战之功,写得淋漓尽致,毫不吝惜赞美之词。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提到了此次大捷的关键,在于“漕海一体”方略下,荣兵商会提供的精准情报与后勤支持。
他用事实证明,这套体系不仅能为国库开源,更能成为朝廷在东南沿海的一双眼睛,一只臂膀。
这是他向嘉靖皇帝展示自己当初那份策论的初步成果,证明自己并非纸上谈兵。
最后,也是这份奏折的核心,陆明渊笔锋沉凝,正式提出了建立“镇海司”的构想。
他详细阐述了“以倭治倭”的理念,分析了倭寇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大部分胁从的汉人流民皆有争取分化的可能。
他建议将此次俘虏中筛选出的“浪子回头”者,以及将来招安的其他倭寇,统一编入镇海司。
这个镇海司,不占朝廷兵额,不耗国库钱粮,采用独特的雇佣模式。
朝廷提供合法身份与庇护,由本地商会出钱雇佣,他们则负责清剿其他死硬的倭寇团伙,刺探情报。
甚至可以远赴东瀛,从根源上扰乱倭寇的补给与集结。
他们的军功,以斩获的首级和夺回的财货来计算。
朝廷只需付出极小的代价,便能拥有一支熟悉海洋、战力强悍,且专门用来对付倭寇的“恶犬”。
陆明渊斟酌了足足两个时辰,反复修改,将每一个字句都推敲到极致。
他深知嘉靖皇帝的性情,这位帝王最看重的便是实用,能赚钱的国策,才是好国策。
他将镇海司的利弊、风险、以及如何防范其做大失控的种种措施,都一一罗列清楚。
确保这份奏疏送到对方面前时,是一份无可挑剔的、能带来巨大利益的完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