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家主接过了话头,眼神在黑暗中闪烁着精明的光。
“汪家倒了,他需要新的合作者来推行他的政令,稳住温州的局面。”
“而我陈、沈两家,便是最好的选择。那一百万两白银,既是投名状,也是买路钱。”
“给了,我们就是‘顺之者昌’;不给,恐怕浙江很快就要有第三个汪家了。”
轿厢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一百万两,对于任何一个世家而言,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几乎是他们家族数年乃至十年的净利,是压箱底的根本。
过了许久,陈家家主才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挣扎。
“沈兄,这笔钱,我们当真要全数给了?这位陆大人虽然手眼通天,圣眷正浓,可毕竟年岁太小。”
“‘漕海一体’这国策,听着是好,可江南水深,盘根错节,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变数?”
“万一。。。。。。万一他哪天被调走了,或者这事办砸了,我们这一百万两,可就打了水漂了。”
这才是他真正担心的地方。
世家大族,最擅长的便是投资,也最懂得如何规避风险。
将全部身家押在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身上,这赌注太大了。
沈家家主闻言,嘴角在黑暗中勾起一抹弧度。
“陈兄所言,正是我所想。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位陆大人,我们既要交好,也不能将自己绑得太死。”
他凑近了一些,声音压得更低了。
“依我之见,我两家,可先各出十万两白银,明日便送到府衙。”
“名义上,就说是先期筹措的军费,以示我等的诚意。至于剩下的四十万两,便说正在从各地产业中抽调,需要些时日。”
“接下来,我们可以每个月,再各‘筹措’一万两送去。如此一来,既给了陆大人面子,也给了他实打实的支持,足以让他应付眼下的局面。”
“我们可以借此观望。”
“若是他真有通天之能,能将这‘漕海一体’办得风生水起,清缴倭寇,开通商路,让我等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那剩下的银子,别说四十万,便是再加四十万,老夫也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