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华棠的目光,大部分时间都静静地落在沈清弦身上。
看着她与林楚楚专注地讨论着军情,指尖在舆图上指点江山,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人都在发光。
她又看向侃侃而谈、英姿飒爽的林楚楚,心中忽然涌起暖流与自豪。
她们的身份如此特殊,承受着世俗的诸多束缚,却因命运的安排和各自心中的道义,此刻为了守护同一片疆土,为了平息即将到来的风暴,而并肩站在一起,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这世间对女子的枷锁何其沉重,但她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在历史的缝隙中,撬动着重大的杠杆。
热烈的讨论暂告一段落,林楚楚起身告辞。
临走前,她用力拍了拍沈清弦的肩膀,眼神是纯粹的信任与支持: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别跟我客气。
我在西边也认得几个脑袋别裤腰带上讨生活的家伙,打听消息那是一等一的快准狠,路子贼野!”
她爽朗一笑,目光似有若无地掠过萧华棠,带着一丝心照不宣的调侃:“走了,不打扰你们……嗯,商议‘要事’了。”
说完,她便风风火火地离开了。
送走林楚楚,书房内重归宁静。
夜色已深,烛台上的火光跳跃着,将人影拉得忽长忽短,在书卷舆图上晃动。
萧华棠走到依旧伫立在舆图前的沈清弦身边,看着她挺直却难掩疲惫的背脊,心中泛起密密匝匝的心疼。
“夜深了,清弦,”她声音放得极柔,如同夜风拂过纱帘,“歇息吧,这些事,明日再议不迟。”
沈清弦却轻轻摇了摇头,目光如同被磁石吸附般,依旧停留在那错综复杂的西北山川河流线上。
“我再推演一下可能的兵力部署和补给线路。”她声音带着沙哑的疲惫,却又无比执着,“棠棠,你先去安寝,不必等我。”
萧华棠没有离开,也没有再多劝。
她只是默默地拿起尚有温度的茶壶,为沈清弦面前微凉的茶杯续上滚烫的热茶。
接着,她又转身取来一条柔软的薄绒毯,仔细地披在沈清弦的肩上,指尖拢了拢毯边,确认它能抵御深夜的寒气。
做完这些,她便安静地走到一旁的软榻坐下,随手拿起一本闲书,却并未翻开,只是将其置于膝上。
她就那样静静地坐着,目光温柔地笼罩着灯下那抹专注的身影。
她深知自己在具体的排兵布阵、沙场征战之道上,无法像林楚楚那样给出直接的助力。
但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沈清弦,无论这夜色多深,无论前方的路多么艰难凶险,无论要熬到几更天,我都在这里,与你同在。
这无声的守护与陪伴,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烛光摇曳,室内一片静谧。
一人伏案疾书,朱笔在舆图边缘的空白处落下细密的注解,凝神思索,眉头时舒时紧。
一人倚靠在软榻上,姿态看似闲适,目光却始终追随着灯光下的爱人,带着无言的深情与支撑。
窗外,秋风愈加凄紧,卷起满地枯黄的落叶,拍打着窗棂,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仿佛在预示着这个危机四伏的多事之秋,远未走到尽头。
沈清弦偶尔从繁重如山的军务思绪中短暂抬头,目光所及,便是灯下那张恬静美丽的容颜。
心中那片因诡谲局势、朝堂掣肘而焦灼翻腾的荒原,便如同被甘霖悄然滋润,悄然生出一片令人心安、生机盎然的绿洲。
一股深沉而炽热的情感,在胸臆间涌动。
她放下朱笔,指尖沾了点未干的墨汁,在那幅承载着家国重任的庞大舆图的右下角,一个不引人注目却又无比珍重的空白处,极快地勾勒下两个小字。
那字迹,与她当日写给萧华棠、藏于花笺之中的字迹,如出一辙——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