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便是方鼎。
听到脚步声,方鼎缓缓转过身。
一双看似浑浊,实则清明无比的眼睛,落在了齐松身上。
“你就是齐松?”
“学生齐松,拜见方大人。”
齐松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不必多礼。”
方鼎摆了摆手,将手中的古籍放回书架,“你的策论,老夫看过了。”
他缓步走到齐松面前,仔细地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以“道”与“器”论国之未来,立意高远,格局宏大。尤其是那句“天下将为一道”,深得老夫之心。”
方鼎的脸上,露出了欣赏的笑意。
“陛下将你点为状元,又让你入翰林院,可见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莫要辜负了这份圣恩。”
“学生谨记大人教诲。”
这一天,齐松便在方鼎的指点下,熟悉着翰林院的事务。
编纂史书,整理典籍。
为陛下起草一些无关紧要的诏令。
工作清闲,却让齐松受益匪浅。
方鼎的学识,渊博如海。
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天文地理。
他都能信手拈来,深入浅出。
齐松就像一块干渴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
傍晚时分,当值的官员陆续离开。
齐松收拾好案几,却没有立刻离去。
他走到依旧在灯下看书的方鼎面前。
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躬身下拜。
“方大人,学生有一事相求。”
“何事?”
方鼎抬起头。
“学生。。。。。。欲与城南王氏之女结为连理。斗胆。。。。。。恳请方大人,能为学生做个证婚人。”